卷三·金陵女子
沂水居民赵某,以故自城中归,见女子白衣哭路侧,甚哀。睨之,美;悦之,凝注不去,女垂涕曰:“夫夫也,路不行而顾我!”赵曰:“我以旷野无人,而子哭之恸,实怆于心。”女曰:“夫死无路,是以哀耳。”赵劝其复择良匹。曰:“渺此一身,其何能择?如得所托,媵之可也。”赵忻然自荐,女从之。赵以去家远,将觅代步。女曰:“无庸。”乃先行、飘若仙奔。至家,操井臼甚勤。
积二年余,谓赵曰:“感君恋恋,猥相从,忽已三年,今宜且去。”赵曰:“曩言无家,今焉往?”曰:“彼时漫为是言耳,何得无家?身父货药金陵。倘欲再晤,可载药往,可助资斧。”赵经营,为贳舆马。女辞之,出门径去,追之不及,瞬息遂杳。
居久之,颇涉怀想,因市药诣金陵。寄货旅邸,访诸衢市,忽药肆一翁望见,曰:“婿至矣。”延之入,女方浣裳庭中,见之不言亦不笑,浣不辍。赵衔恨遽出,翁又曳之返,女不顾如初。翁命治具作饭,谋厚赠之。女止之曰,“渠福薄,多将不任;宜少慰其苦辛,再检十数医方与之,便吃著不尽矣。”翁问所载药,女云:“已售之矣,直在此。”翁乃出方付金,送赵归。
试其方,有奇验。沂水尚有能知其方者。以蒜白接茅檐雨水,洗瘊赘,其方之一也,良效。
白话文
有个沂水人赵某,从城里回家途中,看见一个穿白衣的女子在路边哭泣,模样十分哀伤。赵某瞥见她长得漂亮,心生爱慕,便驻足凝视。女子流着泪说:“你这人,不赶路却盯着我看!”赵某答道:“荒郊野外无人,见你哭得悲痛,实在让我心酸。”女子说:“丈夫死了,我无依无靠,所以哀伤。”赵某劝她另嫁良人。女子说:“我一个弱女子,能选谁呢?若能找到依靠,做妾也行。”赵某欣喜地毛遂自荐,女子便跟了他。赵某因离家尚远,想找代步工具。女子说:“不用。”说完便先行一步,步履轻盈如飞。到家后,她操持家务十分勤快。
两年多后,女子对赵某说:“承蒙你深情相待,我跟你过了将近三年,现在该走了。”赵某问:“当初你说无家可归,如今去哪儿?”女子答:“那时随口一说罢了,怎会无家?我父亲在金陵卖药。你若想再见,可带药材去找我,还能帮你些盘缠。”赵某张罗着租车马,女子却推辞了,出门径直离去,转眼消失无踪。
过了很久,赵某思念难耐,便买药前往金陵。他把药材寄放在旅店,到街市寻访,忽然药铺里一位老翁看见他,喊道:“女婿来了!”请他进屋。女子正在院中洗衣,见了赵某既不说话也不笑,埋头继续干活。赵某愤然转身要走,老翁又拉他回来,女子依旧不理睬。老翁吩咐备饭,打算厚赠赵某。女子阻拦道:“他福分浅,给多了承受不起;稍作接济,再挑十几个药方给他,就够他受用终身了。”老翁问起赵某带来的药材,女子说:“早卖掉了,钱在这儿。”老翁便拿出药方和银两,送赵某回乡。
赵某试用那些药方,效果奇佳。至今沂水还有人知道其中一方:用蒜白蘸茅檐雨水洗瘊子,疗效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