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侯静山
高少宰念东先生云:“崇祯间,有猴仙,号静山。托神于河间之叟,与人谈诗文,决休咎,娓娓不倦。以肴核置案上,啖饮狼藉,但不能见之耳。”时先生祖寝疾。或致书云:“侯静山,百年人也,不可不晤。”遂以仆马往招叟。叟至经日,仙犹未来。焚香祠之,忽闻屋上大声叹赞曰:“好人家!”众惊顾。俄檐间又言之,叟起曰:“大仙至矣。”群从叟岸帻出迎,又闻作拱致声。既入室,遂大笑纵谈。时少宰兄弟尚诸生,方人闱归。仙言:“二公闱卷亦佳,但经不熟,再须勤勉,云路亦不远矣。”二公敬问祖病,曰:“生死事大,其理难明。”因共知其不祥。无何,太先生谢世。
旧有猴人,弄猴于村。猴断锁而逸,不可追,入山中。数十年,人犹见之。其走飘忽,见人则窜。后渐入村中,窃食果饵,人皆莫之见。一日,为村人所睹,逐诸野,射而杀之。而猴之鬼竟不自知其死也,但觉身轻如叶,一息百里。遂往依河间叟,曰:“汝能奉我,我为汝致富。”因自号静山云。
白话文
高念东少宰(官职名)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明朝崇祯年间,有位号称”静山”的猴仙。它附身在河间县一位老翁身上,能和人谈论诗文、占卜吉凶,说起来滔滔不绝。人们把菜肴果品摆在桌上,转眼就被吃得一片狼藉,却始终看不见它的身影。
当时高先生的祖父卧病在床。有人写信说:”侯静山是活了几百年的仙人,不可不见。”于是高家就派车马去接那位老翁。老翁到后一整天,猴仙都没现身。直到焚香祭祀时,忽然听见屋顶传来赞叹声:”真是好人家!”众人大惊张望。不一会儿屋檐又传来声音,老翁起身说:”大仙到了。”众人跟着老翁整冠出迎,又听见作揖行礼的声音。进屋后,猴仙便开怀畅谈。当时高氏兄弟还是秀才,刚参加完乡试回来。猴仙说:”两位公子的考卷写得不错,只是经书不够熟,还需用功,不过离金榜题名也不远了。”兄弟俩恭敬询问祖父病情,猴仙答道:”生死大事,其中玄机难以说清。”大家便明白情况不妙。不久,老先生就去世了。
据说早年间有个耍猴人带着猴子在村里表演。猴子挣脱锁链逃跑,追也追不上,躲进了深山。几十年来,还有人偶尔看见它。这猴子行动如风,见人就躲。后来渐渐进村偷吃果子糕点,却没人能捉住它。某天终于被村民发现,追到野外用箭射死了。但这猴子的鬼魂竟不知道自己已死,只觉得身轻如叶,一口气能飘百里。于是就去依附河间老翁,对他说:”你若能供奉我,我就让你发财。”从此自称”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