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金陵乙
金陵卖酒人某乙,每酿成,投水而置毒焉,即善饮者,不过数盏,便醉如泥。以此得“中山”之名,富致巨金。
早起见一狐醉卧槽边,缚其四肢。方将觅刃,狐已醒,哀曰:“忽见害,诸如所求。”遂释之,辗转已化为人。时巷中孙氏,其长妇患狐为祟,因问之,答云:“是即我也。”乙窥妇娣尤美,求狐携往。狐难之,乙固求之。狐邀乙去,入一洞中,取褐衣授之,曰:“此先兄所遗,着之当可去。”既服而归,家人皆不之见,袭衣裳而出,始见之。大喜,与狐同诣孙氏家。见墙上贴巨符,画蜿蜒如龙,狐惧曰:“和尚大恶,我不往矣!”遂去。乙逡巡近之,则真龙盘壁上,昂首欲飞,大惧亦出。盖孙觅一异域僧,为之厌胜,授符先归,僧犹未至也。
次日僧来,设坛作法。邻人共观之,乙亦杂处其中。忽变色急奔,状如被捉;至门外踣地,化为狐,四体犹着人衣。将杀之,妻子叩请。僧命牵去,日给饮食,数月寻毙。

白话文

金陵有个卖酒的某乙,每次酿好酒后,就往酒里掺水并下毒,酒量再好的人喝上几杯也会烂醉如泥。他因此获得“中山”(古代传说中能使人千日醉的酒)的名声,赚得盆满钵满。

一天清晨,某乙看见一只醉醺醺的狐狸卧在酒槽边,便绑住它的四肢。正要去找刀时,狐狸醒来哀求道:”别杀我,你要什么我都答应。”某乙松开绳子,狐狸扭动着化作人形。当时巷子里孙家的长媳正被狐妖纠缠,某乙询问狐狸,它承认:”就是我干的。”某乙发现孙家次媳更漂亮,就央求狐狸带他去。狐狸很为难,但架不住某乙再三恳求,便带他钻进山洞,拿出一件褐色衣服说:”这是我亡兄留下的,穿上就能隐形。”某乙穿上回家,家人果然看不见他,只有换上普通衣服才能被看见。

某乙大喜,跟着狐狸去孙家。刚到门口,看见墙上贴着巨大的符咒,纹路如游龙。狐狸吓得说:”这和尚太厉害,我不去了!”转身就逃。某乙犹豫着靠近,发现符咒上的龙竟在墙上扭动,昂首欲飞,也吓得逃走了。原来孙家请了位西域僧人驱邪,僧人先送了符咒过来,自己还没到场。

第二天僧人开坛作法,邻居们都来围观,某乙也混在人群中。突然他脸色大变,像被什么东西揪住似的狂奔出门,摔倒在地变成狐狸,身上还套着人的衣服。僧人要杀它,某乙的妻子跪地求饶。僧人命人把它拴起来,每天喂些饮食,几个月后狐狸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