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蹇偿债
李公著明,慷慨好施。乡人王卓,佣居公家。其人少游惰,不能操农务,家屡贫。然小有技能,常为役务,每赍之厚。时无晨炊,向公哀乞,公辄给以升斗。一日告公曰:“小人日受厚恤,三四口幸不饿殍,然何可以久?乞主人贷我绿豆一石作资本。”公忻然授之。卓负去,年余,一无所偿,及问之,豆资已荡然矣。公怜其贫,亦置不索。
公读书萧寺。后三年余,忽梦卓来曰:“小人负主人豆直,今来投偿。”公慰之曰:“若索尔偿,则平日所负欠者,何可算数?”卓愀然曰:“固然。凡人少有所为而受人千金,可不报也。若无端受人资助,升斗且不容昧,况其多哉!”言已竟去。公愈疑。既而家人白公曰:“夜牝驴产一驹,且修伟。”公忽悟曰:“得毋驹乃王卓耶?”越数日归,见驹,戏呼王卓,驹奔赴,若有知识。自此遂以为名。公乘赴青州,衡府内监见而悦之,愿以重价购之,议直未定。适公以家务,急不可待,遂归。又逾岁,驹与雄马同枥,龁折胫骨,不可疗。有牛医至公家,见之,谓公曰:“乞以驹付小人,朝夕疗养,需以岁月。万一得痊,得直与公剖分之。”公如所请。后数月,牛医售驴得钱千八百,以半献公。公受钱顿悟,其数适符豆价也。噫!昭昭之债,而冥冥之偿,此足以劝矣。

白话文

李公是个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的人。同乡有个叫王卓的,在他家当佣工。这人年轻时游手好闲,不会干农活,家里总是很穷。但他有些小本事,常做些杂活,李公每次都给他丰厚报酬。有时王卓家里揭不开锅,向李公哀求,李公就给他几升几斗粮食。有一天,王卓对李公说:”我天天受您厚待,一家三四口才没饿死,但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求您借我一石绿豆做本钱。”李公爽快地答应了。王卓把绿豆背走后,过了一年多也没还。问起来,才知道绿豆钱早被他花光了。李公可怜他穷,也就没再追究。

后来李公在寺庙读书。三年后的某天,忽然梦见王卓来说:”我欠您的豆钱,现在来还债。”李公安慰他说:”要是让你还债,那平时欠的账怎么算得清?”王卓神色黯然道:”话虽如此。但如果一个人做过些事,受人千金之赠,可以不还;若是平白受人恩惠,一升一斗都不该昧下,何况是大数目呢?”说完就走了。李公醒来更觉蹊跷。

不久家仆来报:”夜里母驴生了头小驴崽,长得高大。”李公突然醒悟:”莫非这驴崽是王卓?”几天后回家,看见驴崽,就开玩笑喊”王卓”,驴崽立刻跑过来,像是听得懂。从此就用”王卓”当驴的名字。后来李公骑这驴去青州,衡王府的太监看中了,想出高价买,价钱还没谈妥。恰逢李公家务缠身急着回家,交易就搁置了。

又过一年,这驴和马同槽吃食时被踢断腿骨,治不好了。有个兽医到李家,看见后说:”把驴交给我慢慢调养,说不定能治好。万一好了,卖的钱和您平分。”李公同意了。几个月后,兽医卖驴得了十八吊钱,分给李公九吊。李公拿到钱突然明白:这数目正好是当年那石绿豆的价钱。唉!阳间欠的债,阴间来偿还,这足以警示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