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苏仙
高公明图知郴州时,有民女苏氏浣衣于河,河中有巨石,女踞其上。有苔一缕,绿滑可爱,浮水漾动,绕石三匝。女视之心动。既归而娠,腹渐大,母私诘之,女以情告,母不能解。数月竟举一子,欲置隘巷,女不忍也,藏诸椟而养之。遂矢志不嫁,以明其不二也。然不夫而孕,终以为羞。
儿至七岁未尝出以见人,儿忽谓母曰:“儿渐长,幽禁何可长也?去之不为母累。”问所之。曰:“我非人种,行将腾霄昂壑耳。”女泣询归期。答曰:“待母属纩儿始来。去后倘有所需,可启藏儿椟索之,必能如愿。”言已,拜母竟去。出而望之,已杳矣。女告母,母大奇之。女坚守旧志,与母相依,而家益落。偶缺晨炊,仰屋无计。忽忆儿言,往启椟,果得米,赖以举火。自是有求辄应。逾三年母病卒,一切葬具皆取给于椟。
既葬,女独居三十年,未尝窥户。一日邻妇乞火者,见其兀坐空闺,语移时始去。居无何,忽见彩云绕女舍,亭亭如盖,中有一入盛服立,审视则苏女也。回翔久之,渐高不见。邻人共疑之,窥诸其室,见女靓妆凝坐,气则已绝。众以其无归,议为殡殓。忽一少年入,丰姿俊伟,向众申谢。邻人向亦窃知女有子,故不之疑。少年出金葬母,值二桃于墓,乃别而去。数步之外,足下生云,不可复见。后桃结实甘芳,居人谓之“苏仙桃”,树年年华茂,更不衰朽。官是地者,每携实以馈亲友。
白话文
高公明图在担任郴州知州时,当地有个姓苏的姑娘在河边洗衣。河中有块巨石,姑娘蹲在石头上。忽然看见一缕青苔,碧绿滑嫩十分可爱,在水面荡漾飘动,绕着石头转了三圈。姑娘看得心头一动。回家后竟有了身孕,肚子渐渐大起来。母亲私下追问,姑娘如实相告,母亲也无法理解。几个月后姑娘生下个男孩,本想扔到小巷里,姑娘终究不忍心,就把孩子藏在柜子里养着。姑娘从此立誓不嫁,以表明自己的贞洁。但未婚怀孕,终究觉得羞耻。
孩子长到七岁从未出过门,有一天突然对母亲说:”我渐渐长大,怎能一直关着?让我走吧,不会拖累母亲。”母亲问他去哪儿,他回答:”我不是凡人,将要飞升云霄跨越山涧。”母亲哭着问何时回来,孩子说:”等母亲临终时我自会回来。我走后您若需要什么,就打开藏我的柜子,一定能如愿。”说完拜别母亲转身离去。母亲追出门看,早已不见踪影。姑娘把这事告诉母亲,老太太也深感惊奇。姑娘坚守独身誓言,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却日益贫困。有次断粮,母女对着空屋发愁。姑娘忽然想起儿子的话,打开柜子果然得到米粮,这才生火做饭。从此只要有所求,柜子里就会出现所需之物。三年后母亲病逝,所有丧葬用品都从柜子里取得。
安葬完母亲,姑娘独居三十年不曾出门。一天邻居来借火,看见她静静坐在空屋里,两人聊了会儿邻居才走。没过多久,忽然有彩云环绕姑娘的屋子,像华盖般亭亭而立,云中有个盛装女子,仔细一看正是苏姑娘。她在云端盘旋许久,渐渐升高消失。邻居们觉得蹊跷,去她家查看,发现姑娘盛装端坐,已经断气。大家见她无亲无故,正商量着办理后事,突然有个俊美少年进来向众人道谢。邻居们早听说过她有个儿子,也不觉得奇怪。少年出钱安葬母亲,在墓前种了两棵桃树便离开了。刚走几步,脚下生云腾空而去。后来桃树结的果子甘甜可口,当地人称为”苏仙桃”。桃树年年枝繁叶茂永不枯萎。当地官员常摘桃子馈赠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