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赵城虎
赵城妪,年七十余,止一子。一日入山,为虎所噬。妪悲痛,几不欲活,号啼而诉之宰。宰笑曰:“虎何可以官法制之乎?”妪愈号啕,不能制之。宰叱之亦不畏惧,又怜其老,不忍加以威怒,遂给之,诺捉虎。媪伏不去,必待勾牒出乃肯行。宰无奈之。即问诸役,谁能往之。一隶名李能,醺醉,诣座下,自言:“能之。”持牒下,妪始去。隶醒而悔之,犹谓宰之伪局,姑以解妪扰耳,因亦不甚为意。持牒报缴,宰怒曰:“固言能之,何容复悔?”隶窘甚,请牒拘猎户,宰从之。隶集猎人,日夜伏山谷,冀得一虎庶可塞责。月余,受杖数百,冤苦罔控。遂诣东郭岳庙,跪而祝之,哭失声。
无何,一虎自外来,隶错愕,恐被咥噬,虎入,殊不他顾,蹲立门中。隶祝曰:“如杀某子者尔也,其俯听吾缚。”遂出缧索挚虎项,虎帖耳受缚。牵达县署,宰问虎曰:“某子尔噬之耶?”虎颔之。宰曰:“杀人者死,古之定律。且妪止一子,而尔杀之,彼残年垂尽,何以生活?倘尔能为若子也。我将赦之。”虎又颔之,乃释缚令去。妪方怨宰之不杀虎以偿子也,迟旦启扉,则有死鹿,妪货其肉革,用以资度。自是以为常,时衔金帛掷庭中。妪从此丰裕,奉养过于其子。心窃德虎。虎来,时卧檐下,竟日不去。人畜相安,各无猜忌。数年,妪死,虎来吼于堂中。妪素所积,绰可营葬,族人共瘗之。坟垒方成,虎骤奔来,宾客尽逃。虎直赴冢前,嗥鸣雷动,移时始去。土人立“义虎祠”于东郭,至今犹存。
白话文
赵城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只有一个儿子。一天儿子进山,被老虎咬死了。老太太悲痛欲绝,几乎不想活了,哭着到县衙告状。县官笑着说:”老虎怎么能用王法去管束呢?”老太太哭得更厉害了,谁也劝不住。县官呵斥她也不怕,又可怜她年老,不忍心发怒,就假装答应替她捉虎。老太太跪着不走,非要等到县官发出捉虎的公文才肯离开。县官没办法,就问差役们谁能去。一个叫李能的差役,喝得醉醺醺的,走到堂前说:”我能。”拿着公文退下堂,老太太这才走了。
李能酒醒后后悔了,又觉得这是县官设的骗局,暂且用来打发老太太的纠缠而已,因此也没太在意。后来他拿着公文去交差,县官发怒说:”你当初说自己能办到,怎么现在又反悔?”李能十分窘迫,请求县官发公文召集猎户,县官同意了。李能召集猎人,日夜埋伏在山谷里,希望捉到一只老虎好交差。过了一个多月,挨了几百板子,满腹冤屈无处申诉。于是跑到城东的岳庙,跪着祷告,失声痛哭。
不一会儿,一只老虎从外面进来。李能大惊,怕被老虎吃掉。老虎进来后,看也不看别处,就蹲在大门当中。李能祷告说:”如果杀害老太太儿子的是你,就低头让我绑起来。”于是拿出绳索捆住老虎的脖子,老虎温顺地让他捆绑。李能牵着老虎到了县衙,县官问老虎:”老太太的儿子是你咬死的吗?”老虎点点头。县官说:”杀人偿命,这是自古的律法。况且老太太只有一个儿子,被你害死,她风烛残年,靠什么生活?如果你能做她的儿子,我就赦免你。”老虎又点点头。县官就下令解开绳索放了它。
老太太正怨恨县官不杀老虎为儿子偿命,第二天一早开门,发现门口有只死鹿。老太太卖了鹿肉和鹿皮,用来维持生活。从此老虎经常送东西来,有时还叼来金银布匹扔在院子里。老太太的生活因此富裕起来,老虎对她的奉养超过了她儿子。老太太心里暗暗感激老虎。老虎来了,经常卧在屋檐下,一整天都不离开。人和虎和睦相处,彼此没有猜忌。
几年后,老太太去世了,老虎跑来在堂屋里吼叫。老太太平日积蓄的钱财,足够用来办丧事,族人们一起安葬了她。坟刚垒好,老虎突然跑来,吓得参加葬礼的宾客都逃走了。老虎直奔坟前,雷鸣般地嚎叫了一阵才离去。当地人在城东建了座”义虎祠”,至今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