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古瓶
淄邑北村井涸,村人甲、乙缒入淘之。掘尺余,得髑髅。误破之,口含黄金,喜纳腰橐。复掘,又得髑髅六七枚。冀得含金,悉破之,而一无所有。其旁有磁瓶二、铜器一。器大可合抱,重数十斤,侧有双环,不知何用,斑驳陆离。瓶亦古制,非近款。既出井,甲、乙皆死。移时乙苏,曰:“我乃汉人。遭新莽之乱,全家投井中。适有少金,因内口中,实非含敛之物,人人都有也。奈何遍碎头颅?情殊可恨!”众香槠共祝之,许为殡葬,乙乃愈;甲则不能复生矣。
颜镇孙生闻其异,购铜器而去。袁孝廉宣四得一瓶,可验阴晴:见有一点润处,初如粟米,渐阔渐满,未几雨至;润退则云开天霁。其一入张秀才家,可志朔望:朔则黑点起如豆,与日俱长;望则一瓶遍满;既望又以次而退,至晦则复其初。以埋土中久,瓶口有小石粘口上,刷剔不可下。敲去之,石落而口微缺,亦一憾事。浸花其中,落花结实,与在树者无异云。

白话文

淄川北村的井水干了,村民甲和乙用绳子吊下去清理。挖了一尺多深,发现一个头骨。不小心弄破后,发现嘴里含着黄金,两人高兴地揣进腰包。继续挖掘,又挖出六七个头骨。希望能再找到含金,他们把所有头骨都敲碎,却一无所获。旁边还有两个瓷瓶和一个铜器,铜器有双手合抱那么大,重几十斤,侧面有双环,不知用途,表面斑驳陈旧。瓷瓶也是古式样,不是近代款式。

两人出井后都昏死过去。过了一会,乙苏醒说:”我是汉代人,遭遇王莽之乱,全家投井自尽。当时带了些金子含在嘴里,并非陪葬品,人人都有。为什么要把所有头骨都敲碎?实在可恨!”村民烧香祷告,承诺会妥善安葬,乙才痊愈;甲则没能活过来。

颜镇的孙生听说这奇事,买走了铜器。举人袁宣四得到一个瓷瓶,能预判阴晴:瓶上出现米粒大的湿润点,逐渐扩大,不久就会下雨;湿痕消退就会转晴。另一个瓷瓶被张秀才获得,能显示农历日期:月初黑点如豆粒,随日期增长;十五就布满全瓶;之后又逐渐消退,月底恢复原状。因埋在地下太久,瓶口粘着小石子,怎么刷都弄不掉。敲掉石子后瓶口缺损,成了遗憾。用这瓶水养花,落花后结的果实和树上长的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