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汪可受
湖广黄梅县汪可受能记三生:一世为秀才,读书僧寺。僧有牝马产骡驹,爱而夺之。后死,冥王稽籍,怒其贪暴,罚使为骡偿寺僧。既生,僧爱护之,欲死无间。稍长,辄思投身涧谷,又恐负豢养之恩,冥罚益甚,遂安之。数年孽满自毙。生一农人家。堕蓐能言,父母以为不祥,杀之,乃生汪秀才家。秀才近五旬,得男甚喜。汪生而了了,但忆前生以早言死,遂不敢言,至三四岁人皆以为哑。一日父方为文,适有友人过访,投笔出应客。汪入见父作,不觉技痒,代成之。父返见之,问:“何人来?”家人曰:“无之。”父大疑。次日故书一题置几上,旋出;少间即返,翳行悄步而入。则见儿伏案间,稿已数行,忽睹父至,不觉出声,跪求免死。父喜,握手曰:“吾家止汝一人,既能文,家门之幸也,何自匿为?”由是益教之读。少年成进士,官至大同巡抚。
白话文
湖广黄梅县的汪可受能记得自己前三世的事情:第一世他是个秀才,在寺庙里读书。寺庙的和尚有匹母马生了头小骡子,他因为喜爱就强行夺走了。后来他死后,阎王查看生死簿,对他的贪婪暴行很生气,罚他投胎做骡子来偿还和尚。他转世为骡子后,和尚很爱护它,它想死都找不到机会。骡子长大后,总想跳进山涧寻死,又怕辜负了和尚的养育之恩,阴间的惩罚会更重,就安下心来过日子。几年后罪孽期满,骡子自己死了。
第二世他投生在一个农民家里,刚出生就能说话,父母觉得不吉利,把他杀了。于是他又投胎到汪秀才家。汪秀才快五十岁了,得了儿子非常高兴。汪可受生下来就聪明懂事,但记得前生因为过早说话被杀,所以不敢开口,到了三四岁别人都以为他是哑巴。
一天,汪秀才正在写文章,恰巧有朋友来访,就放下笔出去会客。汪可受进屋看见父亲的文章,忍不住手痒,替父亲写完了。父亲回来见到文章,问:“谁来了?”家里人说没人来过。父亲很疑惑。第二天他故意写了个题目放在桌上,假装出去,过了一会儿悄悄溜回来,躲在暗处观察。只见儿子趴在桌上,已经写了好几行,突然发现父亲来了,吓得叫出声来,跪下求父亲饶命。父亲很高兴,拉着他的手说:“我家就你一个儿子,既然会写文章,是家门有幸啊,为什么要藏着呢?”从此更加用心教他读书。汪可受少年时就考中进士,官做到大同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