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王司马
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阔盈尺,重百钧。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卤簿所止,则置地上,故令北人捉之,力撼不可少动。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时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悚。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横斜十余里,状若藩篱,扬言曰:“此吾长城也。”北兵至,悉拔而火之。司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既遁去,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复警。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三,力疾陛辞。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于是司马复至边。每止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
白话文
新城人王大司马(名霁宇)镇守北方边境时,曾命工匠铸造一把巨型大刀,刀面宽达一尺,重达三百斤(注:一钧为三十斤)。每逢巡视边防,便派四人抬着这刀。仪仗队停驻时,就将大刀竖在地上,故意让北方部族的人尝试提起,对方全力撼动也无法挪动分毫。王司马暗中用桐木仿造了一把外形完全相同的假刀,贴上银箔,时常在马上挥舞。各部族远远望见,无不震惊恐惧。
他又在边界外埋设芦苇编成的篱笆,纵横十余里,伪装成防御工事,并放话说:”这就是我的长城。”北方军队来袭时,将篱笆全部拔起烧毁。王司马命人重新布置。如此反复三次后,他暗中在篱笆下埋设火药和机关。当敌军再次焚烧篱笆时,火药引爆,乱石飞射,敌军死伤惨重。溃逃后,王司马又像从前一样设下篱笆。北方军队远远望见便撤退,从此敬畏他如神明。
后来王司马告老还乡,边境又起警报。朝廷召他复职,此时他已八十三岁,仍强撑病体入宫辞行。皇帝安慰道:”只需借重爱卿威名坐镇即可。”于是王司马重返边疆,每到驻地就躺在帐中休养。北方人听说他复出都不信,借议和之名前来验证。侍从掀开帐帘,众人见他坦然高卧,纷纷跪地叩拜,惊叹着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