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豢蛇
泗水山中旧有禅院,四无村落,人迹罕到,有道士栖止其中。或言内多大蛇,故游人绝迹。一少年入山罗鹰,入既深,夜无归宿,遥见兰若,趋投之。道士惊曰:“居士何来,幸不为儿辈所见!”即命坐,具饘粥。食未已,一巨蛇入。粗十余围,昂首向客,怒目电衏。客大惧。道士以掌击其额,呵曰:去!”蛇乃俯首入东室。蜿蜒移时,其躯始尽,盘旋其中,一室尽满。客大惧。道士曰:“此平时所豢养。有我在,不妨,所患客自遇之耳。”客甫坐,又一蛇入,较前略小,约可五六围。见客遽止,睒眨吐舌如前状。道士又叱之。亦入室去。室无卧处,半绕梁间,壁上土摇落有声。客益惧,终夜不眠。早起欲归,道士送之。出屋门见墙上阶下,大如盎盏者,行卧不一。见生人,皆有吞噬状。客依道士肘腋而行,使送出谷口,乃归。
余乡有客中州者,寄居蛇佛寺。寺中僧人具晚餐,肉汤甚美,而段段皆圆,类鸡项。疑问寺僧:“杀鸡何乃得多项?”僧曰:“此蛇段耳。”客大惊,有出门而哇者。既寝,觉胸上蠕蠕,摸之,蛇也,顿起骇呼,僧起曰:“此常事,奚足怪!”因以火照壁间,大小满墙,榻上下皆是也。次日,僧引入佛殿。佛座下有巨井,井中有蛇,粗如巨瓮,探首井边而不出。爇火下视,则蛇子蛇孙以数百万计,族居其中。僧云:“昔蛇出为害,佛坐其上以镇之,其患始平”云。
白话文
泗水山里以前有座寺庙,四周没有村庄,人迹罕至,只有一个道士住在里面。有人说寺里有很多大蛇,所以游客都不敢去。有个年轻人进山捕鹰,走得太深,晚上没地方住,远远看见寺庙就跑过去投宿。道士吃惊地说:“施主怎么来了?幸亏没被我那些孩子看见!”让他坐下,端来粥饭。还没吃完,一条大蛇爬进来,有十几围粗,昂着头盯着客人,眼睛像闪电一样凶恶。客人吓得要命。道士用手拍蛇头,呵斥道:“下去!”蛇就低下头爬进东屋。它弯弯曲曲爬了好久,整个身子才全进去,在屋里盘成一团,把屋子都塞满了。客人更害怕了。道士说:“这是我平时养的。有我在没事,就怕你自己碰上。”客人刚坐下,又来一条蛇,比刚才那条小点,大概五六围粗。它看见客人突然停住,像前一条那样眨眼吐舌头。道士又呵斥它,它也进了东屋。屋里没地方了,蛇就半挂在房梁上,墙上的土被蹭得哗哗掉。客人吓得一夜没敢睡。早上想走,道士送他。出了门看见台阶下、墙头上,碗口粗的蛇趴的趴、爬的爬。看见生人,都摆出要咬人的架势。客人紧挨着道士走,直到被送出山谷才敢回家。
我老家有人去中州,住在蛇佛寺。寺里僧人准备了晚饭,肉汤特别香,但肉段都是圆圈的,像鸡脖子。客人奇怪地问僧人:“杀鸡怎么能有这么多脖子?”僧人说:“这是蛇肉段。”客人大惊,有人跑到门外吐了。睡觉时觉得胸口有东西在动,一摸是蛇,吓得跳起来大叫。僧人过来淡定地说:“这很正常,有啥好大惊小怪!”拿火把照墙壁,只见大大小小的蛇爬满墙,床上床下到处都是。第二天僧人带他们参观佛殿,佛座下有口大井,井里有条像大水缸那么粗的蛇,脑袋探到井口却不出来。拿火把往下照,井里密密麻麻全是蛇子蛇孙,少说有几百万条。僧人说:“以前这些蛇出来害人,佛像镇在井口上,它们才消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