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道:“天有八风,经有五风,这是什么意思?”

岐伯回答:“八风是指来自八个方向的风,这些风会引发邪气,进而影响经脉,形成五风。五风会触动五脏,导致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是指春气胜过长夏,长夏胜过冬,冬胜过夏,夏胜过秋,秋胜过春,这就是四时相胜的道理。”

“东风生于春季,主要影响肝脏,病位在颈项;南风生于夏季,主要影响心脏,病位在胸胁;西风生于秋季,主要影响肺脏,病位在肩背;北风生于冬季,主要影响肾脏,病位在腰股;中央属土,主要影响脾脏,病位在脊柱。”

“因此,春季的邪气容易影响头部;夏季的邪气容易影响内脏;秋季的邪气容易影响肩背;冬季的邪气容易影响四肢。”

“所以,春季容易患鼻塞和鼻出血;仲夏容易患胸胁疾病;长夏容易患腹泻和寒中;秋季容易患风疟;冬季容易患痹厥。”

“如果冬季不进行按摩导引,春季就不会患鼻塞和鼻出血;春季不患颈项疾病,仲夏就不会患胸胁疾病;长夏不患腹泻和寒中,秋季就不会患风疟;冬季不患痹厥和飧泄,且会出汗。”

“精气是身体的根本,所以善于藏精的人,春季不会患温病。夏季如果不出汗,秋季就会患风疟,这是正常人的脉象规律。”

“所以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从平旦到日中,是天的阳气,属于阳中之阳;从日中到黄昏,是天的阳气,属于阳中之阴;从合夜到鸡鸣,是天的阴气,属于阴中之阴;从鸡鸣到平旦,是天的阴气,属于阴中之阳。”

“人体也是如此。如果谈论人体的阴阳,外部为阳,内部为阴;谈论身体的阴阳,背部为阳,腹部为阴;谈论脏腑的阴阳,脏为阴,腑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想要了解阴中之阴、阳中之阳的原因,是因为冬季的病在阴,夏季的病在阳,春季的病在阴,秋季的病在阳,要根据病位所在,进行针灸治疗。”

“背部为阳,阳中之阳是心;背部为阳,阳中之阴是肺;腹部为阴,阴中之阴是肾;阴中之阳是肝;腹部为阴,阴中之至阴是脾。”

“这些都是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互对应的关系,因此与天的阴阳相应。”

黄帝又问:“五脏与四时相应,各自有什么关联吗?”

岐伯回答:“有。”

“东方属青色,与肝相通,开窍于目,藏精于肝。肝病会引发惊骇,味道为酸,属于草木类,对应的家畜是鸡,对应的谷物是麦,与四时相应,上应岁星。因此,春季的邪气在头部。肝的音为角,数为八,所以知道病在筋,气味为臊。”

“南方属赤色,与心相通,开窍于耳,藏精于心,因此病在五脏。心的味道为苦,属于火类,对应的家畜是羊,对应的谷物是黍,与四时相应,上应荧惑星。因此,知道病在脉。心的音为徵,数为七,气味为焦。”

“中央属黄色,与脾相通,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因此病在舌根。脾的味道为甘,属于土类,对应的家畜是牛,对应的谷物是稷,与四时相应,上应镇星。因此,知道病在肉。脾的音为宫,数为五,气味为香。”

“西方属白色,与肺相通,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因此病在背部。肺的味道为辛,属于金类,对应的家畜是马,对应的谷物是稻,与四时相应,上应太白星。因此,知道病在皮毛。肺的音为商,数为九,气味为腥。”

“北方属黑色,与肾相通,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因此病在谿(指关节缝隙)。肾的味道为咸,属于水类,对应的家畜是猪,对应的谷物是豆,与四时相应,上应辰星。因此,知道病在骨。肾的音为羽,数为六,气味为腐。”

“所以,善于诊脉的人,会仔细考察五脏六腑,遵循阴阳、表里、雌雄的规律,将这些知识铭记于心,结合精气的道理。如果不是合适的人,不要传授;如果不是真知,不要教授,这就是得道的境界。”

解释

这段内容主要阐述了《黄帝内经》中关于天人相应、阴阳五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下是逐段解释:

  1. 八风与五风:八风是指来自八个方向的风,五风则是这些风通过经脉影响五脏而形成的邪气。不同季节的风会影响不同的脏腑,导致相应的疾病。

  2. 四时相胜:春夏秋冬四时之间存在相胜的关系,即每个季节的气候特点会影响下一个季节的健康状况。

  3. 季节与病位:不同季节的风会引发不同部位的疾病,如春季风影响头部,夏季风影响内脏等。

  4. 藏精与健康:精气是身体的根本,善于藏精的人不易患病。如果某个季节不注意保养,下一个季节就容易生病。

  5. 阴阳与人体:人体内外、脏腑、背腹等部位都有阴阳之分,疾病的发生与阴阳失衡有关。治疗时需根据病位所在,调整阴阳。

  6. 五脏与四时相应:五脏与五行、五色、五味、五音等相对应,且与四时、星辰、家畜、谷物等有密切关联。通过观察这些对应关系,可以判断疾病的位置和性质。

  7. 诊脉与得道:善于诊脉的人会全面考察五脏六腑的阴阳、表里、雌雄关系,并结合精气的道理,进行精准的治疗。只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人,才能掌握医道的精髓。

这段内容强调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即人与自然、阴阳五行的和谐关系,以及通过调节阴阳、藏精养气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