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
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
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黄帝曰:有时有反者何也?
岐伯曰:是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
黄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麤。
黄帝曰:善。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愿闻其数。
岐伯曰:人有五脏,五脏有五变,五变有五输,故五五二十五输,以应五时。
黄帝曰:愿闻五变。
岐伯曰:肝为牡藏,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心为牡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徵,其味苦。脾为牝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味甘。肺为牝藏,其色白,其音商,其时秋,其日庚辛,其味辛。肾为牝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为五变。
黄帝曰:以主五输奈何?
(《医部全录》注曰:缺岐伯曰。)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输。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
黄帝曰:诸原安和,以致六输?
岐伯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输。
黄帝曰:何谓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愿闻其故。
岐伯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
白话文翻译:
黄帝说:各种疾病的发生,必定是由于燥、湿、寒、暑、风、雨等外邪,以及阴阳失调、情绪波动、饮食不节、居住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邪气与正气相合,就会形成疾病,并且根据所侵犯的脏腑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我已经知道这些道理了。但是,为什么许多疾病在早晨会减轻,白天较为平稳,傍晚加重,夜晚更加严重呢?
岐伯回答:这是因为四季之气的影响。
黄帝说:请详细讲讲四季之气。
岐伯说: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夏天是生长的季节,秋天是收敛的季节,冬天是收藏的季节,这是自然界的气的正常规律,人体也应顺应这一规律。如果把一天分为四个时段,早晨对应春天,中午对应夏天,傍晚对应秋天,夜半对应冬天。早晨人体的阳气开始生发,病邪衰退,所以病情减轻;中午阳气旺盛,能够战胜邪气,所以病情平稳;傍晚阳气开始衰退,邪气开始增长,所以病情加重;夜半阳气进入脏腑,邪气独居体表,所以病情更加严重。
黄帝问:有时病情的变化与这种规律相反,这是为什么?
岐伯回答:这是因为病情没有顺应四季之气的变化,而是由某个脏腑单独主导的。在这种情况下,病情会在与该脏腑相克的时段加重,而在与该脏腑相生的时段减轻。
黄帝问:如何治疗这种疾病?
岐伯回答:顺应天时,病情就可以得到控制。顺应天时的医生是高明的医生,逆反天时的医生是粗浅的医生。
黄帝说:好。我听说针刺有五种变化,分别对应五输穴,请讲讲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人体有五脏,五脏有五种变化,五种变化对应五输穴,所以五五二十五输穴,对应五个季节。
黄帝说:请讲讲五种变化。
岐伯说:肝为阳脏,其色为青,对应春天,其音为角,其味为酸,其日为甲乙。心为阳脏,其色为赤,对应夏天,其日为丙丁,其音为徵,其味为苦。脾为阴脏,其色为黄,对应长夏,其日为戊己,其音为宫,其味为甘。肺为阴脏,其色为白,其音为商,对应秋天,其日为庚辛,其味为辛。肾为阴脏,其色为黑,对应冬天,其日为壬癸,其音为羽,其味为咸。这就是五种变化。
黄帝问:五输穴如何对应这五种变化?
(《医部全录》注:缺岐伯的回答。)五脏对应冬天,冬天针刺井穴。颜色对应春天,春天针刺荥穴。时间对应夏天,夏天针刺输穴。音对应长夏,长夏针刺经穴。味道对应秋天,秋天针刺合穴。这就是五种变化,对应五输穴。
黄帝问:六腑的原穴如何对应?
岐伯回答:原穴不单独对应五时,而是通过经穴与之结合,以对应其数目,所以六六三十六输穴。
黄帝问:为什么说五脏对应冬天,时间对应夏天,音对应长夏,味道对应秋天,颜色对应春天?请讲讲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病在五脏的,针刺井穴。病表现在颜色的,针刺荥穴。病时轻时重的,针刺输穴。病表现在声音的,针刺经穴。经脉充满血液的,病在胃。由于饮食不节而得的病,针刺合穴,所以味道对应合穴。这就是五种变化。
解释:
这段内容主要讨论了疾病的发生与自然界四季变化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规律来治疗疾病。岐伯认为,人体的健康状况与四季之气的变化密切相关,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也对应着四季的变化。早晨对应春天,阳气生发,病情减轻;中午对应夏天,阳气旺盛,病情平稳;傍晚对应秋天,阳气衰退,病情加重;夜半对应冬天,阳气内藏,病情更加严重。
此外,岐伯还提到,疾病的治疗应顺应天时,顺应四季之气的变化。针刺疗法也有五种变化,分别对应五脏、五色、五时、五音、五味,并且通过五输穴来治疗疾病。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体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最后,岐伯还解释了为什么五脏对应冬天、颜色对应春天等,进一步阐明了五脏、五色、五时、五音、五味与五输穴之间的关系。这种理论为中医的辨证施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