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消瘅,或为寒热,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愿闻其故。夫同时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为人生风乎,何其异也?
少俞曰:夫天之生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无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
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
少俞曰:善乎哉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斵材木。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异耶。夫木之蚤(早的通假字)花先生叶者,遇春霜烈风,则花落而叶萎;久曝大旱,则脆木薄皮者,枝条汁少而叶萎;久阴淫雨,则薄皮多汁者,皮渍而漉;卒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枝折杌伤;秋霜疾风,则刚脆之木,根摇而叶落。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
黄帝曰:以人应木,奈何?
少俞答曰:木之所伤也,皆伤其枝。枝之刚脆而坚,未成伤也。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黄帝曰: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
黄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坚也?
少俞答曰:腘(别本作䐃)肉不坚,而无分理。理者麤理,麤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此言其浑然者。
黄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黄帝曰: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
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
黄帝曰:何以候柔弱之与刚强?
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肠(别本作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言其人暴刚而肌肉弱者也。
黄帝曰:人之善病寒热者,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
黄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坚脆,色之不一也?
少俞答曰:颧骨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皮肤薄而其肉无䐃,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与其天同色,污然独异,此其候也。然后臂薄者,其髓不满,故善病寒热也。
黄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
少俞答曰:麤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黄帝曰:痹之高下有处乎?
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视其部。
黄帝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别本作:作)。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黄帝曰:余闻病形,已知之矣!愿闻其时。
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时,时高则起,时下则殆。虽不陷下,当年有冲道,其病必起,是谓因形而生病。五变之纪也。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少俞:我听说各种疾病的初始阶段,通常是由于风雨寒暑等外邪侵袭,通过毛孔进入腠理(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这些外邪有时会返回,有时会停留,有时会导致风肿、汗出,有时会引发消瘅(消渴病),有时会表现为寒热(发热与畏寒),有时会形成留痹(关节疼痛、麻木),有时会引发积聚(体内肿块)。这些奇邪(异常的外邪)泛滥,种类繁多,难以计数。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为什么同样是遇到风邪,同时得病,有的人得这种病,有的人得那种病?难道是天为人生风,故意让人得病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少俞回答:天产生风,并不是为了偏袒某个人,风是公平正直的,谁触犯了它,谁就会得病;谁避开了它,谁就不会有危险。并不是风主动去伤害人,而是人自己触犯了风。

黄帝问:同样是遇到风,同时得病,为什么病状各不相同?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少俞回答:这个问题问得好!让我用工匠的比喻来说明。工匠磨斧头、砺刀,用来砍削木材。木材的阴阳两面,有的坚硬,有的脆弱。坚硬的部位斧头砍不进去,脆弱的部位则容易裂开,到了木材的关节处,斧头甚至会缺刃。同一根木材中,坚硬与脆弱的部位不同,坚硬的部位刚强,脆弱的部位容易受伤,何况不同的木材,皮的厚薄、汁液的多少,都会有所不同。那些早开花、先长叶的树木,遇到春霜烈风,花朵会凋落,叶子会枯萎;长时间曝晒在大旱中,皮薄汁少的树木,枝条会干枯,叶子会萎蔫;长时间阴雨连绵,皮薄汁多的树木,树皮会溃烂,汁液会流失;突然的暴风骤起,刚脆的树木,枝条会折断,树干会受伤;秋霜疾风,刚脆的树木,根部会动摇,叶子会脱落。这五种情况,各有不同的伤害,何况是人呢!

黄帝问:那么,如何用人的情况来对应木材的情况呢?

少俞回答:木材受伤,通常是伤到它的枝条。枝条如果刚脆而坚硬,就不容易受伤。人之所以经常生病,也是因为骨节、皮肤、腠理不够坚固,邪气容易停留,所以经常生病。

黄帝问:那些容易得风厥、漉汗(风邪引起的出汗)的人,如何判断?

少俞回答:肌肉不坚实,腠理疏松的人,容易得风病。

黄帝问:如何判断肌肉不坚实?

少俞回答:大腿内侧的肌肉不坚实,且没有明显的纹理。纹理粗糙,皮肤不紧致,腠理疏松。这是指整体肌肉松弛的情况。

黄帝问:那些容易得消瘅(消渴病)的人,如何判断?

少俞回答:五脏都柔弱的人,容易得消瘅。

黄帝问:如何知道五脏的柔弱?

少俞回答:柔弱的人,必然有刚强的部分,刚强的人容易发怒,柔弱的人容易受伤。

黄帝问:如何判断柔弱与刚强?

少俞回答:这种人皮肤薄,眼睛深陷且坚定,性格直率,心性刚强,刚强的人容易发怒,发怒则气上逆,胸中气血积聚,血气逆留,皮肤和肌肉充血,血脉不通,转化为热,热则消耗肌肤,因此形成消瘅。这是指那种性格暴烈但肌肉虚弱的人。

黄帝问:那些容易得寒热(发热与畏寒)的人,如何判断?

少俞回答:骨骼细小、肌肉虚弱的人,容易得寒热。

黄帝问:如何判断骨骼的大小、肌肉的坚脆,以及肤色的不同?

少俞回答:颧骨是骨骼的根本。颧骨大则骨骼大,颧骨小则骨骼小。皮肤薄且肌肉没有明显的纹理,手臂软弱无力,地色(面部下部)黯淡,与天色(面部上部)不同,显得污浊,这是其特征。手臂薄的人,骨髓不充实,因此容易得寒热。

黄帝问:那些容易得痹病(关节疼痛、麻木)的人,如何判断?

少俞回答:纹理粗糙且肌肉不坚实的人,容易得痹病。

黄帝问:痹病的高低位置有规律吗?

少俞回答:想要知道痹病的高低位置,要看它发生的部位。

黄帝问:那些容易得肠中积聚(肠道肿块)的人,如何判断?

少俞回答:皮肤薄且不润泽,肌肉不坚实且湿润,这样的人肠胃功能差,邪气容易停留,积聚就会形成。脾胃之间,寒温失调,邪气稍微侵袭,就会积聚停留,最终形成大的肿块。

黄帝说:我听了疾病的形态,已经明白了。我想知道疾病发生的时间。

少俞回答:先确定年份,以了解时节。时节高(气候适宜)则疾病不易发生,时节低(气候恶劣)则疾病容易发生。即使不处于恶劣时节,当年如果有冲道(气候变化剧烈),疾病也会发生,这就是因形(体质)而生病。这是五变的规律。


解释

这段内容出自《黄帝内经·灵枢·五变》,主要讨论了疾病的发生与人体体质、外邪侵袭之间的关系。黄帝与少俞的对话,通过类比木材的质地与人体体质,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外邪侵袭,不同的人会得不同的病。

  1. 外邪与疾病的关系:外邪(如风、寒、暑、湿等)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停留在腠理、骨节等部位,导致各种疾病,如风肿、消瘅、寒热、痹病、积聚等。

  2. 体质与疾病的关系:人体的体质(如肌肉的坚实与否、骨骼的大小、五脏的强弱等)决定了外邪侵袭后的反应。体质虚弱的人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伤害,得病后症状也各不相同。

  3. 类比木材与人体:少俞用木材的质地来比喻人体的体质,坚硬的木材不易受伤,脆弱的木材容易受损。同样,体质强健的人不易得病,体质虚弱的人容易得病。

  4. 五变的规律:五变指的是五种不同的体质变化,对应不同的疾病。通过观察人体的形态、肤色、肌肉、骨骼等特征,可以判断一个人容易得什么病,以及在什么时节容易发病。

这段内容强调了体质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外邪侵袭对人体的影响,体现了中医“因人而异”的治疗思想,即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