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后泄者,治其本。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
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详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为独行。先小大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这段文字出自《黄帝内经》的《灵枢·病本》篇,主要讲述了在治疗疾病时,如何根据病情的先后、轻重缓急来确定治疗的先后顺序,即“标本”关系。以下是白话文翻译和解释:

白话文翻译:

  1.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如果先有疾病,之后才出现逆证(如气逆、呕吐等),应该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
  2. 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如果先有逆证,之后才出现疾病,也应该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
  3. 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如果先有寒邪侵袭,之后才生病,应该治疗寒邪这个根本原因。
  4. 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如果先有疾病,之后才出现寒证,也应该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
  5. 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如果先有热邪侵袭,之后才生病,应该治疗热邪这个根本原因。
  6. 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如果先有泄泻,之后才出现其他疾病,应该先治疗泄泻这个根本原因,调理好之后再治疗其他疾病。
  7. 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如果先有疾病,之后才出现中满(脘腹胀满),应该先治疗中满这个症状(标)。
  8. 先病后泄者,治其本:如果先有疾病,之后才出现泄泻,应该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
  9. 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如果先有中满,之后才出现烦心,应该治疗中满这个根本原因。
  10. 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如果有外邪(客气)或内邪(同气)侵袭,导致大小便不利,应该先治疗大小便不利这个症状(标);如果大小便正常,则应该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
  11.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如果疾病表现为邪气有余,应该先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然后再治疗症状(标)。
  12. 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如果疾病表现为正气不足,应该先治疗症状(标),然后再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
  13. 谨详察间甚,以意调之:要仔细分辨病情的轻重缓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14. 间者并行,甚为独行:病情较轻时,可以同时治疗根本原因和症状;病情较重时,应该优先治疗最紧急的症状。
  15. 先小大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如果先有大小便不利,之后才出现其他疾病,应该治疗大小便不利这个根本原因。

解释:

这段文字的核心思想是“标本论”,即根据病情的先后、轻重缓急来确定治疗的优先顺序。具体来说:
- :指疾病的根本原因或主要矛盾。
- :指疾病的外在表现或次要矛盾。

在治疗时,通常的原则是“治病必求于本”,即优先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症状(标)非常紧急或严重,可能需要先治疗症状,然后再治疗根本原因。例如,如果病人先有疾病,之后出现中满(脘腹胀满),由于中满可能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先治疗中满这个症状。

此外,还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病情较轻时,可以同时治疗根本原因和症状;病情较重时,则应该优先治疗最紧急的症状。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强调了在治疗疾病时,要全面考虑病情的各个方面,灵活运用“标本论”,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