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後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後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於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
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於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
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拔之。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拔之;司马梗定太原。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於是应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於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卻,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馀,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於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於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於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於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於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馀,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後世。
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而又灭蒙氏。陈胜之反秦,秦使王翦之孙王离击赵,围赵王及张耳钜鹿城。或曰:“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将彊秦之兵,攻新造之赵,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後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居无何,项羽救赵,击秦军,果虏王离,王离军遂降诸侯。
太史公曰: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递为秦将,拔齐破荆。赵任马服,长平遂阬。楚陷李信,霸上卒行。贲、离继出,三代无名。
解释
白起是郿地人,善于用兵,为秦昭王效力。昭王十三年,白起被任命为左庶长,率军攻打韩国的新城。同年,穰侯担任秦国丞相,举荐任鄙为汉中守。第二年,白起升为左更,在伊阙攻打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虏了魏将公孙喜,攻下五座城池。白起因此被提升为国尉。随后,他率军渡过黄河,夺取了韩国的安邑以东地区,直到乾河。次年,白起升为大良造,攻打魏国,攻下了六十一座城池。又过一年,白起与客卿错一起攻打垣城,成功攻下。五年后,白起攻打赵国,攻下了光狼城。七年后,白起攻打楚国,攻下了鄢、邓五座城池。次年,白起攻下楚国都城郢,烧毁了夷陵,向东进军至竟陵。楚王逃离郢都,向东逃到陈地。秦国将郢设为南郡,白起被提升为武安君。随后,白起继续攻打楚国,平定巫郡和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打魏国,攻下华阳,迫使魏将芒卯逃跑,俘虏了三晋的将领,斩首十三万。同年,白起与赵将贾偃交战,将赵军两万人沉入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下五座城池,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打南阳的太行道,切断了这条通道。
昭王四十五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野王,野王投降秦国,上党地区的通道被切断。上党守将冯亭与百姓商议,认为韩国的救援已经断绝,不如将上党归顺赵国。赵国若接受上党,秦国必然愤怒,转而攻打赵国。赵国被攻打后,必然会与韩国联合,共同抵抗秦国。于是,冯亭派人向赵国报告。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商议此事。平阳君认为不应接受上党,否则会招致更大的祸患,而平原君则认为白白得到一郡,接受是明智之举。最终,赵国接受了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
昭王四十六年,秦国攻打韩国的缑氏和蔺地,成功攻下。四十七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打韩国,夺取了上党。上党的百姓逃往赵国,赵国军队驻扎在长平,以保护上党的百姓。四月,王龁攻打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迎战。赵军与秦军交战,秦军斩杀了赵国的裨将茄。六月,秦军攻陷赵军,夺取了两座鄣城和四名尉官。七月,赵军筑起堡垒坚守,秦军再次进攻,夺取了两名尉官,击败了赵军,夺取了西垒壁。廉颇坚守不出,秦军多次挑战,赵军始终不出战。赵王多次责备廉颇,而秦国的丞相应侯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称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且即将投降。赵王因此愤怒,撤换了廉颇,改派赵括为将。秦国得知赵括为将,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并下令军中不得泄露白起为将的消息,违者斩首。赵括上任后,率军出击秦军。秦军佯装败退,设下伏兵,赵军追击至秦军堡垒,被秦军反击,粮道被切断。赵军被困,无法突围,最终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军投降白起。白起认为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顺秦国,赵军反复无常,若不全部杀掉,恐生后患,于是设计坑杀了四十万降卒,只留下二百四十人返回赵国。此战前后,秦军斩首俘虏四十五万人,赵国大为震动。
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国再次平定上党郡,并分兵两路:王龁攻打皮牢,司马梗平定太原。韩、赵两国恐惧,派苏代携带重金游说秦国的丞相应侯,称白起已经俘虏了马服君赵括,若再攻下邯郸,赵国会灭亡,白起将成为秦国的三公,地位高于应侯。应侯因此劝说秦王与韩、赵议和,秦王同意,割取了韩国的垣雍和赵国的六座城池,双方罢兵。白起得知此事,与应侯产生嫌隙。
昭王四十九年,秦国再次发兵攻打赵国邯郸,派五大夫王陵为将。此时白起生病,无法出征。次年正月,王陵攻打邯郸,战事不利,秦国增派援军。王陵的军队损失惨重,白起病愈后,秦王想让白起代替王陵为将,但白起认为邯郸难以攻下,且诸侯援军将至,秦国兵力不足,不宜继续进攻。秦王不听,强行命令白起出征,白起称病推辞,最终被免去官职,贬为平民,流放至阴密。三个月后,诸侯联军猛攻秦军,秦军节节败退,秦王派人赐剑,命白起自尽。白起自杀,秦人怜惜他,乡邑皆祭祀他。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好兵事,为秦始皇效力。始皇十一年,王翦率军攻打赵国的阏与,攻下九座城池。十八年,王翦再次攻打赵国,最终攻下赵国,赵王投降,赵国全境被设为郡县。次年,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逃往辽东,王翦平定燕蓟后返回。秦派王翦之子王贲攻打楚国,楚军败退。王贲又攻打魏国,魏王投降,魏国全境被平定。
秦始皇灭掉三晋后,多次击败楚军。秦将李信年轻勇猛,曾率数千兵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最终俘虏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秦始皇问李信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力,李信回答二十万,而王翦认为需要六十万。秦始皇认为王翦年老怯懦,采纳了李信的建议,派李信和蒙恬率二十万兵攻打楚国。王翦因此称病,回到频阳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大破楚军。李信又攻下鄢郢,随后率军西进,与蒙恬会师城父。楚军趁机追击,三日三夜不停歇,大败李信军,攻入秦军两座堡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军败退。
秦始皇得知后大怒,亲自前往频阳向王翦道歉,请求他出山。王翦最终同意,率六十万兵攻打楚国。王翦行军前向秦始皇请求大量田宅园池,以表明自己并无二心。王翦率军至楚境,坚守不出,楚军多次挑战,王翦始终不应战。王翦每日让士兵休整,善待他们,最终楚军撤退,王翦率军追击,大败楚军,杀死楚将项燕,最终平定楚国全境。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统一天下,王翦、蒙恬等将领功不可没,名垂青史。秦二世时,王翦及其子王贲已死,蒙氏家族被灭。陈胜反秦时,秦派王翦之孙王离攻打赵国,围困赵王和张耳于钜鹿城。有人认为王离是秦之名将,必能攻下赵国,但有人认为为将三世必败,王离已为三世将,必败无疑。最终,项羽率军救赵,俘虏王离,王离军投降诸侯。
太史公评论道:白起善于用兵,出奇制胜,声名显赫,但未能应对应侯的陷害。王翦为秦将,平定六国,功勋卓著,但未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稳固根基,最终子孙遭难。白起、王翦虽善用兵,但各有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