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於襃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於臣,父不能得之於子,况卑下乎!既驩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之变,恶能识乎性命哉?
太史公曰:秦以前尚略矣,其详靡得而记焉。汉兴,吕娥姁为高祖正后,男为太子。及晚节色衰爱弛,而戚夫人有宠,其子如意几代太子者数矣。及高祖崩,吕后夷戚氏,诛赵王,而高祖後宫唯独无宠疏远者得无恙。
吕后长女为宣平侯张敖妻,敖女为孝惠皇后。吕太后以重亲故,欲其生子万方,终无子,诈取後宫人子为子。及孝惠帝崩,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於是贵外家,王诸吕以为辅,而以吕禄女为少帝后,欲连固根本牢甚,然无益也。
高后崩,合葬长陵。禄、产等惧诛,谋作乱。大臣征之,天诱其统,卒灭吕氏。唯独置孝惠皇后居北宫。迎立代王,是为孝文帝,奉汉宗庙。此岂非天邪?非天命孰能当之?
薄太后,父吴人,姓薄氏,秦时与故魏王宗家女魏媪通,生薄姬,而薄父死山阴,因葬焉。
及诸侯畔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於魏宫。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汉使曹参等击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後宫,岁馀不得幸。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兒相爱,约曰:“先贵无相忘。”已而管夫人、赵子兒先幸汉王。汉王坐河南宫成皋台,此两美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闻之,问其故,两人具以实告汉王。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徵也,吾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後薄姬希见高祖。
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
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後,疾外家吕氏彊,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
薄太后母亦前死,葬栎阳北。於是乃追尊薄父为灵文侯,会稽郡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已下吏奉守冢,寝庙上食祠如法。而栎阳北亦置灵文侯夫人园,如灵文侯园仪。薄太后以为母家魏王後,早失父母,其奉薄太后诸魏有力者,於是召复魏氏,赏赐各以亲疏受之。薄氏侯者凡一人。
薄太后後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吕后会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诏可,当行。窦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彊,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後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於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馀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馀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於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他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於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於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於长安。
绛侯、灌将军等曰:“吾属不死,命乃且县此两人。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复效吕氏大事也。”於是乃选长者士之有节行者与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窦皇后病,失明。文帝幸邯郸慎夫人、尹姬,皆毋子。孝文帝崩,孝景帝立,乃封广国为章武侯。长君前死,封其子彭祖为南皮侯。吴楚反时,窦太后从昆弟子窦婴,任侠自喜,将兵,以军功为魏其侯。窦氏凡三人为侯。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窦太后後孝景帝六岁崩,合葬霸陵。遗诏尽以东宫金钱财物赐长公主嫖。
王太后,槐里人,母曰臧兒。臧兒者,故燕王臧荼孙也。臧兒嫁为槐里王仲妻,生男曰信,与两女。而仲死,臧兒更嫁长陵田氏,生男蚡、胜。臧兒长女嫁为金王孙妇,生一女矣,而臧兒卜筮之,曰两女皆当贵。因欲奇两女,乃夺金氏。金氏怒,不肯予决,乃内之太子宫。太子幸爱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时,王美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徵也。”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
先是臧兒又入其少女兒姁,兒姁生四男。
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以薄氏女为妃。及景帝立,立妃曰薄皇后。皇后毋子,毋宠。薄太后崩,废薄皇后。
景帝长男荣,其母栗姬。栗姬,齐人也。立荣为太子。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
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於栗姬,曰:“百岁後,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贤之,又有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其男为太子,封皇后兄信为盖侯。
景帝崩,太子袭号为皇帝。尊皇太后母臧兒为平原君。封田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景帝十三男,一男为帝,十二男皆为王。而兒姁早卒,其四子皆为王。王太后长女号日平阳公主,次为南宫公主,次为林虑公主。
盖侯信好酒。田蚡、胜贪,巧於文辞。王仲蚤死,葬槐里,追尊为共侯,置园邑二百家。及平原君卒,从田氏葬长陵,置园比共侯园。而王太后後孝景帝十六岁,以元朔四年崩,合葬阳陵。王太后家凡三人为侯。
卫皇后字子夫,生微矣。盖其家号曰卫氏,出平阳侯邑。子夫为平阳主讴者。武帝初即位,数岁无子。平阳主求诸良家子女十馀人,饰置家。武帝祓霸上还,因过平阳主。主见所侍美人。上弗说。既饮,讴者进,上望见,独说卫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上还坐,驩甚。赐平阳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宫。子夫上车,平阳主拊其背曰:“行矣,彊饭,勉之!即贵,无相忘。”入宫岁馀,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召其兄卫长君弟青为侍中。而子夫後大幸,有宠,凡生三女一男。男名据。
初,上为太子时,娶长公主女为妃。立为帝,妃立为皇后,姓陈氏,无子。上之得为嗣,大长公主有力焉,以故陈皇后骄贵。闻卫子夫大幸,恚,几死者数矣。上愈怒。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於是废陈皇后,而立卫子夫为皇后。
陈皇后母大长公主,景帝姊也,数让武帝姊平阳公主曰:“帝非我不得立,已而弃捐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平阳公主曰:“用无子故废耳。”陈皇后求子,与医钱凡九千万,然竟无子。
卫子夫已立为皇后,先是卫长君死,乃以卫青为将军,击胡有功,封为长平侯。青三子在襁褓中,皆封为列侯。及卫皇后所谓姊卫少兒,少兒生子霍去病,以军功封冠军侯,号骠骑将军。青号大将军。立卫皇后子据为太子。卫氏枝属以军功起家,五人为侯。
及卫后色衰,赵之王夫人幸,有子,为齐王。
王夫人蚤卒。而中山李夫人有宠,有男一人,为昌邑王。
李夫人蚤卒,其兄李延年以音幸,号协律。协律者,故倡也。兄弟皆坐奸,族。是时其长兄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不及诛,还,而上既夷李氏,後怜其家,乃封为海西侯。
他姬子二人为燕王、广陵王。其母无宠,以忧死。
及李夫人卒,则有尹婕妤之属,更有宠。然皆以倡见,非王侯有土之士女,不可以配人主也。
褚先生曰:臣为郎时,问习汉家故事者锺离生。曰:王太后在民间时所生一女者,父为金王孙。王孙已死,景帝崩後,武帝已立,王太后独在。而韩王孙名嫣素得幸武帝,承间白言太后有女在长陵也。武帝曰:“何不蚤言!”乃使使往先视之,在其家。武帝乃自往迎取之。跸道,先驱旄骑出横城门,乘舆驰至长陵。当小市西入里,里门闭,暴开门,乘舆直入此里,通至金氏门外止,使武骑围其宅,为其亡走,身自往取不得也。即使左右群臣入呼求之。家人惊恐,女亡匿内中床下。扶持出门,令拜谒。武帝下车泣曰:“嚄!大姊,何藏之深也!”诏副车载之,回车驰还,而直入长乐宫。行诏门著引籍,通到谒太后。太后曰:“帝倦矣,何从来?”帝曰:“今者至长陵得臣姊,与俱来。”顾曰:“谒太后!”太后曰:“女某邪?”曰:“是也。”太后为下泣,女亦伏地泣。武帝奉酒前为寿,奉钱千万,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顷,甲第,以赐姊。太后谢曰:“为帝费焉。”於是召平阳主、南宫主、林虑主三人俱来谒见姊,因号曰脩成君。有子男一人,女一人。男号为脩成子仲,女为诸侯王王后。此二子非刘氏,以故太后怜之。脩成子仲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
卫子夫立为皇后,后弟卫青字仲卿,以大将军封为长平侯。四子,长子伉为侯世子,侯世子常侍中,贵幸。其三弟皆封为侯,各千三百户,一曰阴安侯,一二曰发干侯,三曰宜春侯,贵震天下。天下歌之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是时平阳主寡居,当用列侯尚主。主与左右议长安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柰何用为夫乎?”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将军姊为皇后,三子为侯,富贵振动天下,主何以易之乎?”於是主乃许之。言之皇后,令白之武帝,乃诏卫将军尚平阳公主焉。
褚先生曰:丈夫龙变。传曰:“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
武帝时,幸夫人尹婕妤。邢夫人号娙娥,众人谓之“娙何”。娙何秩比中二千石,容华秩比二千石,婕妤秩比列侯。常从婕妤迁为皇后。
尹夫人与邢夫人同时并幸,有诏不得相见。尹夫人自请武帝,原望见邢夫人,帝许之。即令他夫人饰,从御者数十人,为邢夫人来前。尹夫人前见之,曰:“此非邢夫人身也。”帝曰:“何以言之?”对曰:“视其身貌形状,不足以当人主矣。”於是帝乃诏使邢夫人衣故衣,独身来前。尹夫人望见之,曰:“此真是也。”於是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谚曰:“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褚先生曰: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士不必贤世,要之知道;女不必贵种,要之贞好。传曰:“女无美恶,入室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美女者,恶女之仇。岂不然哉!
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武帝年七十,乃生昭帝。昭帝立时,年五岁耳。
卫太子废後,未复立太子。而燕王旦上书,原归国入宿卫。武帝怒,立斩其使者於北阙。
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时暴风扬尘,百姓感伤。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
其後帝闲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故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女,其母无不谴死,岂可谓非贤圣哉!昭然远见,为後世计虑,固非浅闻愚儒之所及也。谥为“武”,岂虚哉!
礼贵夫妇,易叙乾坤。配阳成化,比月居尊。河洲降淑,天曜垂轩。德著任、姒,庆流娀、嫄。逮我炎历,斯道克存。吕权大宝,窦喜玄言。自兹已降,立嬖以恩。内无常主,後嗣不繁。
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古代帝王及其外戚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汉代外戚家族的兴衰。以下是对内容的翻译和解释:
翻译:
自古以来,受天命而成为帝王或继承帝位的君主,不仅仅依靠内在的德行,往往也依赖外戚的帮助。夏朝的兴起得益于涂山氏,而夏桀的灭亡则是因为宠幸末喜。商朝的兴起得益于有娀氏,而商纣的灭亡则是因为宠幸妲己。周朝的兴起得益于姜原和大任,而周幽王的灭亡则是因为淫乱于褒姒。因此,《易经》以乾坤为基础,《诗经》以《关雎》开篇,《尚书》赞美了舜帝的婚姻,《春秋》则讥讽了不亲自迎娶的行为。夫妻之间的关系,是人间最重要的伦理。礼制的运用,尤其是在婚姻方面,必须谨慎对待。音乐的和谐能够调和四季,阴阳的变化则是万物的根本。婚姻之事岂能不慎重?人虽然能够弘扬道义,但无法改变命运。夫妻之间的爱情,君主无法从臣子那里获得,父亲无法从儿子那里获得,更何况地位低下的人呢?即使夫妻恩爱,有时也无法生育子嗣;即使有子嗣,有时也无法善终: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孔子很少谈论命运,因为命运难以言说。如果不通晓阴阳变化,又怎能理解命运的本质呢?
太史公说:秦朝以前的历史较为简略,详细的情况难以记载。汉朝建立后,吕娥姁(吕后)成为汉高祖的正后,其子为太子。到了晚年,吕后因年老色衰而失宠,戚夫人得宠,其子如意多次差点取代太子之位。高祖去世后,吕后诛杀了戚夫人及其子赵王,而高祖后宫中没有得宠的妃子反而得以保全。
吕后的长女嫁给了宣平侯张敖,张敖的女儿成为孝惠皇后。吕太后为了巩固家族势力,千方百计想让孝惠皇后生子,但最终未能如愿,于是她诈取了后宫人的孩子作为孝惠皇后的子嗣。孝惠帝去世后,天下初定,继位问题不明朗。吕太后于是重用外戚,封吕氏诸王为辅政,并以吕禄的女儿为少帝的皇后,试图巩固权力,但最终无济于事。
吕后去世后,与高祖合葬于长陵。吕禄、吕产等人害怕被诛杀,密谋作乱。大臣们征讨他们,天命所归,最终灭掉了吕氏家族。只有孝惠皇后被安置在北宫。代王被迎立为帝,即汉文帝,继承了汉朝的宗庙。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不是天命,谁能担当此任?
薄太后,其父是吴地人,姓薄氏。秦朝时,薄父与魏王宗家的女子魏媪私通,生下薄姬。薄父死后葬于山阴。诸侯反秦时,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媪将薄姬送入魏宫。魏媪曾请相士许负为薄姬相面,许负说薄姬将生下天子。当时项羽与刘邦在荥阳对峙,天下未定。魏豹最初与刘邦联合攻打项羽,但听到许负的预言后,心中暗自高兴,于是背叛刘邦,转而与项羽联合。刘邦派曹参等人击败并俘虏了魏豹,将魏国改为郡,薄姬被送入织室。魏豹死后,刘邦进入织室,见薄姬貌美,将她纳入后宫,但一年多未曾宠幸。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兒关系亲密,曾约定:“谁先富贵,不要忘记对方。”后来管夫人、赵子兒先得宠于刘邦。刘邦在河南宫成皋台时,这两位美人嘲笑薄姬当年的约定。刘邦听闻后,询问原因,两人如实相告。刘邦心生怜悯,当天召幸薄姬。薄姬说:“昨夜我梦见苍龙盘踞在我腹中。”刘邦说:“这是贵兆,我将为你实现。”一次宠幸后,薄姬生下儿子,即代王。此后薄姬很少见到高祖。
高祖去世后,吕太后对得宠的妃子如戚夫人等极为愤怒,将她们幽禁在宫中,不得外出。薄姬因很少得宠,得以离开皇宫,随儿子前往代地,成为代王太后。她的弟弟薄昭也随之前往。
代王在位十七年,吕后去世。大臣们商议立新君,因外戚吕氏势力强大,大家都认为薄氏仁善,于是迎立代王为汉文帝,薄太后改称为皇太后,其弟薄昭被封为轵侯。
薄太后的母亲早已去世,葬于栎阳北。文帝追尊薄父为灵文侯,在会稽郡设置园邑,派官吏守护陵墓,按时祭祀。栎阳北也设置了灵文侯夫人的陵园,规格与灵文侯相同。薄太后认为自己的母家是魏王的后裔,早年失去父母,因此她召回了魏氏家族中有能力的人,并按照亲疏关系给予赏赐。薄氏家族中有一人被封侯。
薄太后在文帝去世两年后,于孝景帝前二年去世,葬于南陵。由于吕后与高祖合葬于长陵,薄太后特意另建陵墓,靠近文帝的霸陵。
窦太后是赵国清河观津人。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女子的身份入宫侍奉吕后。吕后挑选宫女赐给诸侯王,每人五人,窦姬也在其中。窦姬家在清河,她希望被分配到赵国,于是请求主管的宦官将她列入赵国的名单中。但宦官忘记了她的请求,误将她列入代国的名单中。名单上报后,吕后批准,窦姬不得不前往代国。她痛哭流涕,怨恨宦官,不愿前往,但在强迫下还是去了。到了代国,代王唯独宠幸窦姬,她生下一女嫖,后来又生下两个儿子。代王的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在代王尚未继位为帝时,王后去世。代王继位为帝后,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相继病死。文帝继位数月后,公卿们请求立太子,窦姬的长子年龄最长,被立为太子。窦姬被立为皇后,其女嫖为长公主。第二年,文帝立次子武为代王,后来又改封为梁王,即梁孝王。
窦皇后的父母早逝,葬于观津。薄太后下令有关部门追尊窦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在清河设置园邑,派官吏守护,规格与灵文侯相同。
窦皇后的哥哥窦长君,弟弟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四五岁时,因家贫被人拐卖,家人不知其下落。他辗转被卖到十余家,最后到了宜阳,为主人入山烧炭。一天晚上,他与其他百余人睡在岸下,岸崩塌,其他人全部被压死,只有少君得以逃脱,幸免于难。他自卜数日后将成为侯爵,于是前往长安。听说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少君虽然年幼时离开家乡,但记得县名和姓氏,又曾与姐姐采桑时摔伤,以此为凭证,上书自陈身份。窦皇后向文帝汇报,文帝召见少君,询问详情,少君一一回答,确有其事。文帝又问他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少君说:“姐姐离开我西行时,在传舍中与我告别,她为我洗头,请我吃饭,然后才离开。”窦皇后听后痛哭流涕,左右侍从也纷纷落泪。文帝厚赐少君田宅金钱,封他为公昆弟,并让他在长安安家。
绛侯、灌将军等人说:“我们这些人没死,命运就悬在这两人身上。他们出身微贱,必须为他们选择师傅和宾客,以免重蹈吕氏的覆辙。”于是他们挑选了有德行的人与窦长君、少君相处。窦长君、少君因此成为谦让的君子,不敢以尊贵自居。
窦皇后生病后失明。文帝宠幸邯郸的慎夫人、尹姬,但她们都没有子嗣。文帝去世后,孝景帝继位,封广国为章武侯。窦长君在此之前去世,其子彭祖被封为南皮侯。吴楚七国之乱时,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因任侠自喜,率军平叛,因军功被封为魏其侯。窦氏家族共有三人被封侯。
窦太后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皇帝、太子及窦氏家族的人都不得不读黄帝、老子的著作,尊崇其学说。
窦太后在孝景帝去世六年后去世,与文帝合葬于霸陵。她留下遗诏,将东宫的金钱财物全部赐给长公主嫖。
王太后是槐里人,母亲叫臧兒。臧兒是前燕王臧荼的孙女。臧兒嫁给槐里的王仲,生下儿子王信和两个女儿。王仲去世后,臧兒改嫁长陵的田氏,生下儿子田蚡和田胜。臧兒的长女嫁给金王孙,生下一个女儿后,臧兒卜筮,说她的两个女儿都将富贵。于是臧兒强行将长女从金王孙家夺回,送入太子宫。太子宠幸她,生下三女一男。男孩还在腹中时,王美人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她告诉太子,太子说:“这是贵兆。”男孩出生前,孝文帝去世,孝景帝继位,王夫人生下男孩。
此前,臧兒还将小女儿兒姁送入太子宫,兒姁生下四个儿子。
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将薄氏女许配给他为妃。景帝继位后,立薄氏女为薄皇后。薄皇后无子,也不得宠。薄太后去世后,薄皇后被废。
景帝的长子刘荣,其母是栗姬。栗姬是齐国人。景帝立刘荣为太子。长公主嫖有女,想许配给刘荣为妃。栗姬嫉妒,而景帝的其他美人都是通过长公主得宠,地位超过栗姬,栗姬因此怨恨长公主,拒绝了她的请求。长公主转而将女儿许配给王夫人的儿子,王夫人同意了。长公主因此愤怒,不断在景帝面前诋毁栗姬,说:“栗姬与诸贵夫人、宠姬聚会时,常让侍者诅咒她们,使用邪术媚道。”景帝因此对栗姬心生不满。
景帝曾身体不适,心情不好,将诸子托付给栗姬,说:“我百年之后,你要好好照顾他们。”栗姬愤怒,不肯答应,言辞不逊。景帝心中怨恨,但未发作。
长公主不断称赞王夫人的儿子,景帝也认为他贤能,加上此前王夫人梦见太阳入怀的征兆,景帝心中犹豫不决。王夫人知道景帝对栗姬不满,趁机暗中派人催促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上奏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如今太子的母亲没有封号,应立为皇后。”景帝大怒,说:“这是你该说的话吗!”于是下令诛杀大行,并废黜太子,改封为临江王。栗姬更加怨恨,不得见景帝,最终忧愤而死。景帝立王夫人为皇后,其子为太子,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盖侯。
景帝去世后,太子继位为帝。尊皇太后的母亲臧兒为平原君。封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
景帝有十三个儿子,一个为帝,其余十二个皆为王。兒姁早逝,其四个儿子皆为王。王太后的长女号平阳公主,次女为南宫公主,三女为林虑公主。
盖侯王信好酒。田蚡、田胜贪婪,善于文辞。王仲早逝,葬于槐里,追尊为共侯,设置园邑派官吏守护。平原君去世后,与田氏合葬于长陵,园邑规格与共侯相同。王太后在孝景帝去世十六年后,于元朔四年去世,与景帝合葬于阳陵。王太后家族共有三人被封侯。
卫皇后字子夫,出身微贱。其家族号卫氏,出自平阳侯的封地。子夫是平阳公主的歌女。武帝刚继位时,多年无子。平阳公主挑选了十余位良家女子,精心打扮后安置在家中。武帝从霸上祭祀归来,路过平阳公主家。公主让侍奉的美人见武帝,武帝并不喜欢。饮酒时,歌女上前献唱,武帝看到子夫,非常喜欢。当天,武帝起身更衣,子夫在尚衣轩中侍奉,得宠。武帝回到座位后,非常高兴,赐给平阳公主千金。公主趁机奏请将子夫送入宫中。子夫上车时,平阳公主拍着她的背说:“去吧,好好吃饭,努力!如果富贵了,不要忘记我。”子夫入宫一年多,竟未再得宠。武帝挑选宫中无用的宫女,将她们遣送出宫。子夫见到武帝,哭泣请求出宫。武帝怜悯她,再次宠幸她,子夫因此怀孕,日渐得宠。武帝召其兄卫长君和弟弟卫青为侍中。子夫后来大得宠幸,生下三女一男,男孩名叫刘据。
当初,武帝为太子时,娶长公主的女儿为妃。继位后,立她为皇后,姓陈氏,无子。武帝能继位,长公主出了大力,因此陈皇后骄横跋扈。听说子夫得宠,陈皇后愤怒,多次几乎气死。武帝更加愤怒。陈皇后使用媚道邪术,事情败露,于是被废,立子夫为皇后。
陈皇后的母亲是长公主,景帝的姐姐,多次责备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说:“皇帝没有我就无法继位,如今却抛弃我的女儿,为何如此忘恩负义!”平阳公主说:“因为无子才被废。”陈皇后求子,花费了九千万钱给医生,但最终无子。
子夫被立为皇后后,卫长君去世,卫青因击胡有功,被封为长平侯。卫青的三个儿子在襁褓中时,皆被封为列侯。子夫的姐姐卫少兒,生下霍去病,因军功被封为冠军侯,号骠骑将军。卫青号大将军。立子夫的儿子刘据为太子。卫氏家族因军功起家,共有五人为侯。
子夫年老色衰后,赵地的王夫人得宠,生下儿子,封为齐王。
王夫人早逝。中山的李夫人得宠,生下一子,封为昌邑王。
李夫人早逝,其兄李延年因音乐得宠,号协律。协律是以前的倡优。李延年兄弟因犯罪被灭族。当时李延年的长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伐大宛,未能及时诛杀,回朝后,武帝已灭李氏家族,后来怜悯其家,封李广利为海西侯。
其他妃子生下两子,分别封为燕王和广陵王。他们的母亲无宠,最终忧愤而死。
李夫人去世后,尹婕妤等人得宠。但她们都是倡优出身,并非王侯之女,因此不能与皇帝相配。
褚先生说:我担任郎官时,曾向熟悉汉朝历史的锺离生请教。他说:王太后在民间时曾生下一女,其父是金王孙。金王孙去世后,景帝去世,武帝继位,王太后独自在宫中。韩王孙名嫣,素来得宠于武帝,趁机告诉武帝,王太后有一女在长陵。武帝说:“为何不早说!”于是派使者前往查看,果然在其家中。武帝亲自前往迎接。仪仗队先行,骑兵出横城门,车驾直奔长陵。到了小市西边的里巷,里门关闭,强行打开,车驾直入里巷,停在金氏门外,派骑兵包围宅院,以防她逃走,亲自前往迎接。他命令左右群臣入内寻找。家人惊恐,女子躲藏在床下。她被扶出门,令她拜见武帝。武帝下车哭泣说:“啊!大姐,为何藏得如此深!”诏令副车载她回宫,车驾直奔长乐宫。武帝命令门吏登记,通报太后。太后说:“皇帝累了,从哪里来?”武帝说:“今天到长陵找到了我的姐姐,带她一起来。”回头说:“拜见太后!”太后说:“是某某吗?”武帝说:“是的。”太后落泪,女子也伏地哭泣。武帝奉酒为太后祝寿,赐给姐姐千万钱,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顷,甲第。太后谢道:“为皇帝破费了。”于是召平阳公主、南宫公主、林虑公主三人前来拜见姐姐,封她为脩成君。脩成君有一子一女。儿子号脩成子仲,女儿为诸侯王的王后。这两个孩子不是刘氏血脉,因此太后特别怜爱他们。脩成子仲骄横跋扈,欺凌官吏和百姓,大家都对他不满。
子夫被立为皇后后,其弟卫青字仲卿,因大将军的功绩被封为长平侯。他有四个儿子,长子卫伉为侯世子,常在宫中侍奉,得宠。其余三个弟弟皆被封侯,各食邑千三百户,分别为阴安侯、发干侯、宜春侯,显赫一时。天下人传唱:“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当时平阳公主寡居,需要从列侯中选夫。公主与左右商议长安中哪位列侯适合,大家都说大将军卫青可以。公主笑道:“他出身我家,常让他骑马跟随我出入,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侍从说:“如今大将军的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为侯,富贵震动天下,公主为何不选他呢?”于是公主同意了。她告诉皇后,皇后奏请武帝,武帝下诏让卫青娶平阳公主。
褚先生说:丈夫的命运如同龙的变化。古语说:“蛇化为龙,不变其纹;家化为国,不变其姓。”丈夫一旦富贵,所有的恶行都会被掩盖,光耀荣华,贫贱时的经历又算得了什么?
武帝时,宠幸夫人尹婕妤。邢夫人号娙娥,众人称她为“娙何”。娙何的俸禄与中二千石相当,容华的俸禄与二千石相当,婕妤的俸禄与列侯相当。常从婕妤晋升为皇后。
尹夫人与邢夫人同时得宠,武帝下令她们不得相见。尹夫人请求武帝,希望见一见邢夫人,武帝同意了。于是让其他夫人假扮邢夫人,带着数十名侍从,来到尹夫人面前。尹夫人见到后,说:“这不是邢夫人。”武帝问:“为何这么说?”尹夫人回答:“看她的身貌,不足以当人主。”于是武帝让邢夫人穿着旧衣,独自前来。尹夫人见到后,说:“这才是真正的邢夫人。”于是低头哭泣,自愧不如。谚语说:“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褚先生说:洗澡不必去江海,只要去垢即可;马不必是千里马,只要善于奔跑即可;士不必是贤人,只要懂得道义即可;女不必是贵种,只要贞洁贤淑即可。古语说:“女无美恶,入室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美女是恶女的仇敌,难道不是吗?
钩弋夫人姓赵,河间人。得宠于武帝,生下一子,即昭帝。武帝七十岁时生下昭帝。昭帝继位时,年仅五岁。
卫太子被废后,武帝未再立太子。燕王旦上书,请求回国入宿卫。武帝大怒,立即在北阙斩杀其使者。
武帝在甘泉宫时,召画工画周公背负成王的图。于是左右群臣知道武帝有意立少子为太子。数日后,武帝责备钩弋夫人。夫人摘下簪珥叩头。武帝说:“带走,送掖庭狱!”夫人回头,武帝说:“快走,你不得活!”夫人死于云阳宫。当时暴风扬尘,百姓感伤。使者夜间持棺前往埋葬,封识其处。
后来武帝闲居,问左右:“人们怎么说?”左右回答:“人们说既然要立其子,为何要杀其母?”武帝说:“是的。这不是你们这些愚人所能理解的。古代国家之所以混乱,是因为君主年幼而母亲壮年。女主独居骄横,淫乱自恣,无人能制止。你们没听说过吕后吗?”因此,所有为武帝生下子女的妃子,无论男女,其母皆被赐死,这难道不是贤圣之举吗?武帝的远见卓识,为后世考虑,确实不是浅见愚儒所能及的。谥号为“武”,岂是虚名?
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汉代外戚家族的兴衰,尤其是吕后、薄太后、窦太后、王太后、卫皇后等人在汉代政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外戚的婚姻、权力斗争、宫廷阴谋等事件,揭示了外戚在汉代政治中的复杂角色。外戚既是帝王的助力,也可能成为政治动荡的根源。文章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外戚家族如何通过婚姻关系影响帝位继承、权力分配,甚至导致国家的兴衰。
同时,这段文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和家庭伦理的重视,尤其是夫妻关系对国家和家族命运的影响。通过外戚的故事,作者强调了婚姻的谨慎和命运的无常,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