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著。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至於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
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於是以五帝系谍、尚书集世纪黄帝以来讫共和为《世表》。
(表略)
张夫子问褚先生曰:“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今案诸传记咸言有父,父皆黄帝子也,得无与诗谬秋?”
褚先生曰:“不然。《诗》言契生於卵,后稷人迹者,欲见其有天命精诚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须人而生,柰何无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尧知契、稷皆贤人,天之所生,故封之契七十里,後十馀世至汤,王天下。尧知后稷子孙之後王也,故益封之百里,其後世且千岁,至文王而有天下。《诗传》曰:“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於玄丘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契生而贤,尧立为司徒,姓之曰子氏。子者兹;兹,益大也。诗人美而颂之曰“殷社芒芒,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者质,殷号也。文王之先为后稷,后稷亦无父而生。后稷母为姜嫄,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於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贱而弃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抱之山中,山者养之。又捐之大泽,鸟覆席食之。姜嫄怪之,於是知其天子,乃取长之。尧知其贤才,立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姬者,本也。诗人美而颂之曰“厥初生民”,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孔子曰:“昔者尧命契为子氏,为有汤也。命后稷为姬氏,为有文王也。大王命季历,明天瑞也。太伯之吴,遂生源也。”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後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氾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黄帝後世何王天下之久远邪?”
曰:“《传》云天下之君王为万夫之黔首请赎民之命者帝,有福万世。黄帝是也。五政明则修礼义,因天时举兵征伐而利者王,有福千世。蜀王,黄帝後世也,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於汉,非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後世邪?行道德岂可以忽秋哉!人君王者举而观之。汉大将军霍子孟名光者,亦黄帝後世也。此可为博闻远见者言,固难为浅闻者说也。何以言之?古诸侯以国为姓。霍者,国名也。武王封弟叔处於霍,後世晋献公灭霍公,後世为庶民,往来居平阳。平阳在河东,河东晋地,分为卫国。以《诗》言之,亦可为周世。周起后稷,后稷无父而生。以三代世传言之,后稷有父名高辛;高辛,黄帝曾孙。《黄帝终始传》曰:“汉兴百有馀年,有人不短不长,出燕之乡,持天下之政,时有婴兒主,欲行车。”霍将军者,本居平阳燕。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为臣言。岂不伟哉!”
高辛之胤,大启祯祥。脩己吞薏,石纽兴王。天命玄鸟,简秋生商。姜嫄履迹,祚流岐昌。俱膺历运,互有兴亡。风馀周召,刑措成康。出彘之後,诸侯日彊。
解释
太史公说:五帝和夏商周三代的记载已经非常久远了。在殷商以前的诸侯无法详细记录,从周朝开始才有较为完整的记载。孔子根据历史文献编撰了《春秋》,确定了纪年,校正了日期和月份,记载得非常详细。至于《尚书》的记载则较为简略,没有具体的年月;即使有一些记载,但大多不完整,无法详细记录。因此,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就保留疑问,这是非常谨慎的做法。
我阅读了一些谱牒记载,发现从黄帝以来都有年数的记录。通过考察历法、谱牒和五德终始的传承,发现古文的记载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孔子没有详细编排这些年月,难道是没有根据的吗?因此,我根据五帝的谱牒和《尚书》的记载,整理了从黄帝到共和时期的世系表,编成了《世表》。
张夫子问褚先生说:“《诗经》里说契和后稷都是无父而生的。但现在各种传记都说他们有父亲,而且他们的父亲都是黄帝的后代,这难道不是与《诗经》的说法相矛盾吗?”
褚先生回答说:“并非如此。《诗经》说契生于卵,后稷生于人迹,是为了表明他们有天命和精诚的意思。鬼神不能自己生成,必须通过人才能诞生,怎么可能无父而生呢!有的记载说有父,有的记载说无父,可信的就传可信的,有疑问的就传有疑问的,所以两种说法并存。尧知道契和后稷都是贤人,是天所生的,所以封契七十里地,他的后代经过十几世到汤时,成为了天下的王。尧知道后稷的子孙将来也会成为王,所以又封他百里地,他的后代经过近千年,到文王时拥有了天下。《诗传》说:‘汤的祖先是契,无父而生。契的母亲和姐妹在玄丘水洗澡,有燕子衔卵掉下来,契的母亲得到后含在嘴里,误吞下去,于是生了契。契生来就很贤能,尧立他为司徒,赐姓子氏。子就是兹,兹就是益大。诗人赞美他并歌颂说:‘殷社芒芒,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是质朴的意思,也是殷的称号。文王的祖先是后稷,后稷也是无父而生。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她出门时见到巨人的足迹,踩上去后怀孕,生了后稷。姜嫄认为后稷没有父亲,觉得他低贱,就把他丢弃在路中,但牛羊都避开不去踩他。她又把他抱到山里,山里的人养他。后来又把他丢弃在大泽中,鸟儿用翅膀覆盖他并喂食。姜嫄感到奇怪,于是知道他是天子,就把他带回来抚养。尧知道他的贤能,立他为大农,赐姓姬氏。姬是根本的意思。诗人赞美他并歌颂说:‘厥初生民’,意思是深修益成,赞美后稷的起源。”孔子说:“从前尧赐契姓子氏,是为了有汤;赐后稷姓姬氏,是为了有文王。大王命季历,是为了明天瑞。太伯到吴地,是为了生源。”天命难以言说,只有圣人才能理解。舜、禹、契、后稷都是黄帝的子孙。黄帝接受天命治理天下,他的德泽深远,所以他的子孙都成为了天子,这是天对有德之人的回报。人们不知道,以为他们是从布衣匹夫中崛起的。布衣匹夫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就崛起并成为天下的王呢?这是天命使然。”
“黄帝的后代为什么能长久地统治天下呢?”
回答说:“《传》说天下的君王是为万民请命的人,这样的人会成为帝,福泽万世。黄帝就是这样的人。五政明确,修礼义,顺应天时举兵征伐而获利的人会成为王,福泽千世。蜀王是黄帝的后代,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处,经常来朝贡,向汉朝进献,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有德,德泽流传后世吗?行道德怎么可以忽视呢!君主们应该举而观之。汉大将军霍光,也是黄帝的后代。这只能与博闻远见的人谈论,难以与浅见的人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代诸侯以国为姓。霍是国名。武王封他的弟弟叔处于霍,后来晋献公灭了霍公,后代成为庶民,居住在平阳。平阳在河东,河东是晋地,后来分为卫国。从《诗经》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周世。周起源于后稷,后稷无父而生。从三代世传的角度看,后稷有父,名叫高辛;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黄帝终始传》说:‘汉朝建立一百多年后,有一个不高不矮的人,从燕地出来,掌握天下的政权,当时有婴儿主,想要行车。’霍将军原本住在平阳燕地。我担任郎官时,与方士在旗亭下考功,他们告诉我这件事。难道不是很伟大吗?”
高辛的后代,大启祯祥。修己吞薏,石纽兴王。天命玄鸟,简秋生商。姜嫄履迹,祚流岐昌。俱膺历运,互有兴亡。风馀周召,刑措成康。出彘之后,诸侯日强。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黄帝及其后代的世系和天命传承,强调了天命的重要性以及有德之人如何通过天命成为君王。同时,也提到了古代文献中关于契和后稷的不同记载,解释了这些记载的矛盾之处,并通过孔子的话进一步强调了天命的神秘性和圣人对其的理解。最后,还提到了黄帝后代如蜀王和霍光的例子,说明他们的祖先有德,德泽流传后世,因此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