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面色图歌
额印堂、山根:
额红大热燥,青色有肝风,印堂青色见,人惊火则红,山根青隐隐,惊遭是两重,若还斯处赤,泻燥定相攻。
年寿:
年上微黄为正色,若平更陷夭难禁,急因痢疾黑危候,霍乱吐泻黄色深。
鼻准、人中:
鼻准微黄赤白平,深黄燥黑死难生,人中短缩吐因痢,唇反黑候蛔必倾。
正口:
正口常红号曰平,燥干脾热积黄生,白主失血黑绕口,青黑惊风尽死形。
承浆、两眉:
承浆青色食时惊,黄多吐逆痢红形,烦躁夜啼青色吉,久病眉红死症真。
两眼:
白睛赤色有肝风,若是黄时有积攻,或见黑睛黄色现,伤寒病症此其踪。
风池、气池、两颐:
风气二池黄吐逆,躁烦啼叫色鲜红,更有两颐胚样赤,肺家客热此非空。
两太阳:
太阳青色惊方始,红色赤淋萌孽起,要知死症是何如,青色从兹生入耳。
两脸:
两脸黄为痰实咽,青色客忤红风热,伤寒赤色红主淋,二色请详分两颊。
两颐金匮、风门:
吐虫青色滞颐黄,一色颐间两自详,风门黑疝青惊水,纹青金匮主惊狂。
辨小儿五色受病症:
面黄青者,痛也。色红者,热也。色黄者,脾气弱也。色白者,寒也。色黑者,肾气败也。
哭者,病在肝也。汗者主心,笑者主脾而多痰;啼者主肺有风,睡者主肾有亏。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针灸大成》卷十的“面色图歌”是一篇通过观察面部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来诊断疾病的中医文献。以下是各部分的翻译与解释:
1. 额印堂、山根
- 原文:额红大热燥,青色有肝风,印堂青色见,人惊火则红,山根青隐隐,惊遭是两重,若还斯处赤,泻燥定相攻。
- 翻译:额头发红表示体内有高热和燥热;青色则暗示肝风内动。印堂(两眉之间)出现青色,可能是受惊或心火旺盛;山根(鼻梁根部)隐隐发青,表示受到双重惊吓。如果这些部位发红,可能是腹泻或燥热引起的病症。
- 解释:通过观察额头、印堂和山根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体内的热邪、肝风、惊吓等情况。
2. 年寿
- 原文:年上微黄为正色,若平更陷夭难禁,急因痢疾黑危候,霍乱吐泻黄色深。
- 翻译:年上(鼻梁中部)微黄色是正常颜色;如果平坦或凹陷,可能预示夭折。出现黑色可能是急性痢疾的危险征兆;深黄色则可能是霍乱或吐泻。
- 解释:年上的颜色变化可以反映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尤其是急性病症。
3. 鼻准、人中
- 原文:鼻准微黄赤白平,深黄燥黑死难生,人中短缩吐因痢,唇反黑候蛔必倾。
- 翻译:鼻准(鼻尖)微黄、红或白是正常颜色;深黄、燥黑则可能是致命的征兆。人中短缩可能是因痢疾引起的呕吐;嘴唇发黑可能是蛔虫病的征兆。
- 解释:鼻准和人中的颜色变化可以反映消化系统和寄生虫感染的情况。
4. 正口
- 原文:正口常红号曰平,燥干脾热积黄生,白主失血黑绕口,青黑惊风尽死形。
- 翻译:正口(嘴唇)常红是正常状态;干燥可能是脾热或积食;白色表示失血;黑色环绕嘴唇可能是惊风或死亡的征兆。
- 解释:嘴唇的颜色变化可以反映脾脏功能和血液状况。
5. 承浆、两眉
- 原文:承浆青色食时惊,黄多吐逆痢红形,烦躁夜啼青色吉,久病眉红死症真。
- 翻译:承浆(下巴中央)发青可能是进食时受惊;黄色多表示呕吐或痢疾;红色表示烦躁或夜啼;青色则可能是吉兆。久病时眉毛发红可能是死亡的征兆。
- 解释:承浆和眉毛的颜色变化可以反映消化系统和情绪状态。
6. 两眼
- 原文:白睛赤色有肝风,若是黄时有积攻,或见黑睛黄色现,伤寒病症此其踪。
- 翻译:眼白发红可能是肝风内动;发黄则可能是积食;黑睛发黄可能是伤寒的征兆。
- 解释:眼睛的颜色变化可以反映肝脏和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7. 风池、气池、两颐
- 原文:风气二池黄吐逆,躁烦啼叫色鲜红,更有两颐胚样赤,肺家客热此非空。
- 翻译:风池和气池发黄可能是呕吐;鲜红色表示烦躁或啼叫;两颊发红可能是肺热。
- 解释:风池、气池和两颊的颜色变化可以反映肺部和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8. 两太阳
- 原文:太阳青色惊方始,红色赤淋萌孽起,要知死症是何如,青色从兹生入耳。
- 翻译:太阳穴发青可能是受惊的开始;红色可能是赤淋(尿血)的征兆;如果青色从太阳穴蔓延到耳朵,可能是死亡的征兆。
- 解释:太阳穴的颜色变化可以反映惊吓和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9. 两脸
- 原文:两脸黄为痰实咽,青色客忤红风热,伤寒赤色红主淋,二色请详分两颊。
- 翻译:两颊发黄可能是痰湿;青色表示客忤(外邪侵袭);红色表示风热;伤寒时两颊发红可能是淋症(尿路感染)。
- 解释:两颊的颜色变化可以反映痰湿、外邪和风热的情况。
10. 两颐金匮、风门
- 原文:吐虫青色滞颐黄,一色颐间两自详,风门黑疝青惊水,纹青金匮主惊狂。
- 翻译:两颐发青可能是吐虫;黄色表示积滞;风门发黑可能是疝气;青色表示惊水(水肿);金匮(面部特定部位)出现青色可能是惊狂。
- 解释:两颐、风门和金匮的颜色变化可以反映寄生虫、积滞和水肿的情况。
11. 辨小儿五色受病症
- 原文:面黄青者,痛也。色红者,热也。色黄者,脾气弱也。色白者,寒也。色黑者,肾气败也。哭者,病在肝也。汗者主心,笑者主脾而多痰;啼者主肺有风,睡者主肾有亏。
- 翻译:面部发黄或青色表示疼痛;红色表示热症;黄色表示脾气虚弱;白色表示寒症;黑色表示肾气衰竭。哭闹表示肝病;出汗表示心病;笑表示脾病且多痰;啼哭表示肺有风邪;嗜睡表示肾虚。
- 解释:通过观察小儿的五色和情绪变化,可以判断五脏的疾病状态。
总结
“面色图歌”通过详细描述面部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结合中医理论,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这种方法体现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的“望诊”,通过观察面部特征来判断体内脏腑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