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掐心经,二掐劳宫,推上三关,发热出汗用之。如汗不来,再将二扇门揉之,掐之,手心微汗出,乃止。
掐脾土,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之为泻,饮食不进,人瘦弱,肚起青筋,面黄,四肢无力用之。
掐大肠,倒推入虎口,止水泻痢疾,肚膨胀用之。红痢补肾水,白多推三关。
掐肺经,二掐离宫起至干宫止,当中轻,两头重,咳嗽化痰,昏迷呕吐用之。
掐肾经,二掐小横纹,退六腑,治大便不通,小便赤色涩滞,肚作膨胀,气急,人事昏迷,粪黄者,退凉用之。
推四横纹,和上下之气血,人事瘦弱,奶乳不思,手足常掣,头偏左右,肠胃湿热,眼目翻白者用之。
掐总筋,过天河水,能清心经,口内生疮,遍身潮热,夜间啼哭,四肢常掣,去三焦六腑五心潮热病。
运水入土,因水盛土枯,五谷不化用之。运土入水,脾土太旺,水火不能即济用之。如儿眼红能食,则是火燥土也。宜运水入土,土润而火自克矣。若口干,眼翻白,小便赤涩,则是土盛水枯,运土入水,以使之平也。
掐小天心,天吊惊风,眼翻白偏左右,及肾水不通,用之。
分阴阳,止泄泻痢疾,遍身寒热往来,肚膨呕逆用之。
运八卦,除胸肚膨闷,呕逆气吼噫,饮食不进用之。
运五经,动五脏之气,肚胀,上下气血不和,四肢掣,寒热往来,去风除腹响。
揉板门,除气促气攻,气吼气痛,呕胀用之。
揉劳宫,动心中之火热,发汗用之,不可轻动。
推横门向板门,止呕吐;板门推向横门,止泻。如喉中响,大指掐之。
总位者,诸经之祖,诸症掐效。嗽甚,掐中指一节。痰多,掐手背一节。手指甲筋之余,掐内止吐,掐外止泻。
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针灸大成》卷十·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手部穴位的按摩和推拿手法,用于治疗各种病症。以下是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掐心经,掐劳宫,推上三关:
- 手法:掐心经、掐劳宫,推上三关。
- 作用:用于发热出汗。如果不出汗,再揉二扇门,掐手心,直到手心微微出汗为止。
- 解释:通过刺激心经和劳宫穴,帮助身体发汗,退热。
- 手法:掐心经、掐劳宫,推上三关。
掐脾土:
- 手法: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为泻。
- 作用:用于饮食不进、人瘦弱、肚起青筋、面黄、四肢无力。
- 解释:通过补泻手法调节脾经,改善消化功能,增强体质。
- 手法: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为泻。
掐大肠:
- 手法:倒推入虎口。
- 作用:止水泻痢疾,肚膨胀。红痢补肾水,白痢多推三关。
- 解释:通过推拿大肠经,缓解腹泻和痢疾,调节肠胃功能。
- 手法:倒推入虎口。
掐肺经:
- 手法:二掐离宫起至干宫止,当中轻,两头重。
- 作用:用于咳嗽化痰,昏迷呕吐。
- 解释:通过刺激肺经,帮助化痰止咳,缓解呕吐。
- 手法:二掐离宫起至干宫止,当中轻,两头重。
掐肾经:
- 手法:二掐小横纹,退六腑。
- 作用:治大便不通,小便赤色涩滞,肚作膨胀,气急,人事昏迷,粪黄者,退凉用之。
- 解释:通过刺激肾经,缓解便秘、尿赤、腹胀等症状。
- 手法:二掐小横纹,退六腑。
推四横纹:
- 手法:推四横纹。
- 作用:和上下之气血,用于人事瘦弱,奶乳不思,手足常掣,头偏左右,肠胃湿热,眼目翻白。
- 解释:通过推拿四横纹,调和气血,改善消化和神经系统功能。
- 手法:推四横纹。
掐总筋,过天河水:
- 手法:掐总筋,过天河水。
- 作用:能清心经,用于口内生疮,遍身潮热,夜间啼哭,四肢常掣,去三焦六腑五心潮热病。
- 解释:通过刺激总筋和天河水,清心热,缓解口疮、潮热、夜啼等症状。
- 手法:掐总筋,过天河水。
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 手法: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 作用:用于水盛土枯,五谷不化;脾土太旺,水火不能即济。如儿眼红能食,则是火燥土也。宜运水入土,土润而火自克矣。若口干,眼翻白,小便赤涩,则是土盛水枯,运土入水,以使之平也。
- 解释:通过调节水与土的平衡,改善消化和代谢功能。
- 手法: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掐小天心:
- 手法:掐小天心。
- 作用:用于天吊惊风,眼翻白偏左右,及肾水不通。
- 解释:通过刺激小天心,缓解惊风和眼部症状。
- 手法:掐小天心。
分阴阳:
- 手法:分阴阳。
- 作用:止泄泻痢疾,遍身寒热往来,肚膨呕逆。
- 解释:通过调节阴阳,缓解腹泻、寒热、腹胀等症状。
- 手法:分阴阳。
运八卦:
- 手法:运八卦。
- 作用:除胸肚膨闷,呕逆气吼噫,饮食不进。
- 解释:通过运八卦,缓解胸闷、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 手法:运八卦。
运五经:
- 手法:运五经。
- 作用:动五脏之气,用于肚胀,上下气血不和,四肢掣,寒热往来,去风除腹响。
- 解释:通过调节五脏之气,缓解腹胀、气血不和、四肢抽搐等症状。
- 手法:运五经。
揉板门:
- 手法:揉板门。
- 作用:除气促气攻,气吼气痛,呕胀。
- 解释:通过揉板门,缓解气促、气痛、呕吐等症状。
- 手法:揉板门。
揉劳宫:
- 手法:揉劳宫。
- 作用:动心中之火热,发汗用之,不可轻动。
- 解释:通过揉劳宫,帮助发汗,但需谨慎使用。
- 手法:揉劳宫。
推横门向板门,板门推向横门:
- 手法:推横门向板门,板门推向横门。
- 作用:止呕吐;止泻。如喉中响,大指掐之。
- 解释:通过推拿横门和板门,缓解呕吐和腹泻。
- 手法:推横门向板门,板门推向横门。
总位者,诸经之祖,诸症掐效:
- 手法:总位者,诸经之祖,诸症掐效。嗽甚,掐中指一节。痰多,掐手背一节。手指甲筋之余,掐内止吐,掐外止泻。
- 解释:总位是各经络的根本,掐按总位可以治疗各种症状。咳嗽严重时掐中指一节,痰多时掐手背一节。掐指甲内侧止吐,掐外侧止泻。
- 手法:总位者,诸经之祖,诸症掐效。嗽甚,掐中指一节。痰多,掐手背一节。手指甲筋之余,掐内止吐,掐外止泻。
总结
这些手法主要通过掐、推、揉等按摩方式,刺激手部的特定穴位,调节经络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各种病症的目的。每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操作要点,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