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肿胀门(附:红疸黄疸)
浑身浮肿:曲池合谷三里内庭行间三阴交。
水肿:列缺腕骨合谷间使阳陵阴谷三里曲泉解溪陷谷复溜公孙厉兑冲阳阴陵胃俞水分神阙。
四肢浮肿:曲池通里合谷中渚液门三里三阴交。
风浮身肿:解溪。
肿水气胀满:复溜神阙。
腹胀胁满:阴陵泉。
遍身肿满,食不化:肾俞(百壮)。
鼓胀:复溜公孙中封太白水分。
消瘅:太溪。
伤饱身黄:章门。
红疸:百会曲池合谷三里委中。
黄疸:百劳腕骨三里涌泉中脘膏肓大陵劳宫太溪中封然谷太冲复溜脾俞。
这段文字出自《针灸大成》卷八·肿胀门(附:红疸黄疸),主要介绍了针对不同肿胀症状的针灸穴位。以下是白话文翻译和解释:
白话文翻译:
- 浑身浮肿:可以针灸曲池、合谷、三里、内庭、行间、三阴交。
- 水肿:可以针灸列缺、腕骨、合谷、间使、阳陵、阴谷、三里、曲泉、解溪、陷谷、复溜、公孙、厉兑、冲阳、阴陵、胃俞、水分、神阙。
- 四肢浮肿:可以针灸曲池、通里、合谷、中渚、液门、三里、三阴交。
- 风浮身肿:可以针灸解溪。
- 肿水气胀满:可以针灸复溜、神阙。
- 腹胀胁满:可以针灸阴陵泉。
- 遍身肿满,食不化:可以针灸肾俞(灸百壮)。
- 鼓胀:可以针灸复溜、公孙、中封、太白、水分。
- 消瘅:可以针灸太溪。
- 伤饱身黄:可以针灸章门。
- 红疸:可以针灸百会、曲池、合谷、三里、委中。
- 黄疸:可以针灸百劳、腕骨、三里、涌泉、中脘、膏肓、大陵、劳宫、太溪、中封、然谷、太冲、复溜、脾俞。
解释:
- 浑身浮肿:指全身性水肿,针灸曲池、合谷、三里等穴位有助于通经活络,消肿利水。
- 水肿:指体内水液潴留引起的肿胀,针灸列缺、腕骨等穴位可以调节水液代谢,减轻水肿。
- 四肢浮肿:指四肢部位的水肿,针灸曲池、通里等穴位有助于疏通经络,消肿止痛。
- 风浮身肿:指因风邪引起的水肿,针灸解溪可以祛风消肿。
- 肿水气胀满:指因水气停滞引起的胀满,针灸复溜、神阙可以利水消肿。
- 腹胀胁满:指腹部和胁部的胀满感,针灸阴陵泉可以健脾利湿,缓解胀满。
- 遍身肿满,食不化:指全身肿胀伴有消化不良,针灸肾俞(灸百壮)可以补肾利水,促进消化。
- 鼓胀:指腹部胀大如鼓,针灸复溜、公孙等穴位可以调节气机,缓解鼓胀。
- 消瘅:指消渴病(类似糖尿病),针灸太溪可以滋阴降火,缓解症状。
- 伤饱身黄:指因饮食不节引起的黄疸,针灸章门可以疏肝利胆,退黄。
- 红疸:指黄疸伴有皮肤发红,针灸百会、曲池等穴位可以清热利湿,退黄。
- 黄疸:指皮肤和巩膜发黄,针灸百劳、腕骨等穴位可以疏肝利胆,退黄。
这些针灸穴位和治疗方法,都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不同症状的病因病机进行调理的。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