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多气多血经须记,大肠手经足经胃。少血多气有六经,三焦、胆、肾、心、脾、肺。多血少气心包络,膀胱、小肠、肝所异。
阳明。太阴少阴少阳。太阳厥阴。

《针灸大成》卷五中的“十二经气血多少歌”是对人体十二经络中气血分布情况的概括。以下是对该内容的翻译和解释:

翻译:

多气多血的经络需要记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少血多气的经络有六条,包括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
多血少气的经络包括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厥阴肝经。
(最后一句“阳明、太阴、少阴、少阳、太阳、厥阴”是对十二经络的分类总结。)

解释:

  1. 多气多血的经络

    • 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属于“多气多血”的经络。这意味着这些经络中气血较为旺盛,通常与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以及人体的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2. 少血多气的经络

    •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属于“少血多气”的经络。这些经络中气的运行较为旺盛,而血相对较少,通常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身体的调节功能相关。
  3. 多血少气的经络

    • 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厥阴肝经属于“多血少气”的经络。这些经络中血的运行较为旺盛,而气相对较少,通常与血液循环、情绪调节以及排泄功能相关。
  4. 经络分类总结

    • “阳明、太阴、少阴、少阳、太阳、厥阴”是对十二经络的阴阳属性分类。阳明经和太阴经分别代表阳气和阴气的旺盛状态,少阴、少阳、太阳、厥阴则分别代表阴阳的不同层次和状态。

总结:

这首歌诀通过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十二经络中气血的分布特点,帮助针灸学习者快速记忆和理解经络的生理特性。气血的多少反映了经络的功能特点,对于针灸治疗和经络调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