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灸结胸伤寒法;灸阴毒结胸

灸结胸伤寒法

宣黄连七寸,捣末,巴豆七个,去壳不去油,一处研细成膏,如干,滴水两点,纳于脐中,用艾灸腹中通快痛为度。

灸阴毒结胸

巴豆十粒研烂,入面一钱,捣作饼子,实搽脐中心,上用艾炷如豆许,灸七壮,觉腹中鸣吼,良久自通利;次用葱白一束紧札,切作饼餤,灸令热,与熨脐下;更用灰火熨斗烙其饼餤,令生真气,渐觉体温热,即用五积散二钱,入附子末一钱,水盏半,姜枣加盐一捻,同煎至七分,温服,日并三两服,即汗自行而安。

白话文翻译

灸结胸伤寒法

取宣黄连七寸,捣成末,巴豆七个,去壳但不去油,一起研磨成细膏。如果膏体太干,可以滴两滴水,然后将其敷在肚脐中。用艾灸灸腹部,直到感觉腹部通畅、疼痛缓解为止。

灸阴毒结胸

取巴豆十粒,研磨成糊状,加入一钱面粉,捣成饼状,实实地敷在肚脐中心。用艾炷(如豆粒大小)灸七壮(七次)。灸后,会感觉腹中有鸣响,过一会儿自然会通畅。接着,用一束葱白,紧紧扎好,切成饼状,灸热后熨烫肚脐下方。再用灰火熨斗烙热这些葱白饼,使其产生真气。逐渐感觉到身体温热后,取五积散二钱,加入附子末一钱,加水一盏半,姜枣和少许盐,一起煎至七分熟,温服。每天服用两到三次,汗出后自然会痊愈。

解释

  1. 灸结胸伤寒法

    • 宣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 巴豆:有泻下作用,但不去油则药性更强。
    • 艾灸:通过热力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 脐中:即肚脐,是人体重要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腹部疾病。
  2. 灸阴毒结胸

    • 巴豆:用于泻下,帮助排除体内毒素。
    • 艾炷:艾灸的一种形式,通过热力刺激穴位。
    • 葱白: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 五积散: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寒湿积聚。
    • 附子:温阳散寒,增强药效。

总结

这两种灸法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和阴毒结胸,通过艾灸和药物的结合,达到疏通经络、排除毒素、缓解疼痛的效果。灸结胸伤寒法侧重于通过艾灸和药物直接作用于腹部,缓解疼痛;灸阴毒结胸则通过艾灸、药物和热敷,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恢复体温,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