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灸疮膏法;洗灸疮;灸后调摄法
灸疮膏法
用白芷、金星草、淡竹叶、芩、连、乳香、当归、川芎、薄荷、葱白等,炒铅粉、香油煎膏贴。如用别膏不对症。倘疮口易收,而病气不得出也。如用别物,干燥作疼,亦且不便。
洗灸疮
古人灸艾炷大,便用洗法。其法以赤皮葱、薄荷煎汤,温洗疮周围,约一时久,令驱逐风邪于疮口出,更令经脉往来不涩,自然疾愈。若灸火退痂后,用东南桃枝青嫩皮煎汤温洗,能护疮中诸风;若疮黑烂,加胡荽煎洗;若疼不可忍,加黄连煎神效。
灸后调摄法
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百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惟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鲜鱼鸡羊,虽能发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数日之内,不可加于半月之后。今人多不知恬养,虽灸何益?故因灸而反致害者,此也。徒责灸艾不效,何耶!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灸疮膏法
原文:
用白芷、金星草、淡竹叶、芩、连、乳香、当归、川芎、薄荷、葱白等,炒铅粉、香油煎膏贴。如用别膏不对症。倘疮口易收,而病气不得出也。如用别物,干燥作疼,亦且不便。
翻译与解释:
制作灸疮膏的方法:使用白芷、金星草、淡竹叶、黄芩、黄连、乳香、当归、川芎、薄荷、葱白等药材,与炒过的铅粉、香油一起煎煮成膏药,贴在灸疮上。如果使用其他膏药,可能不对症,导致疮口容易愈合,但病气无法排出。如果使用其他物质,可能会导致疮口干燥疼痛,也不方便。
解释:
灸疮膏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灸疮愈合,同时排出体内的病气。使用特定的药材可以确保膏药对症,避免疮口愈合过快而病气滞留。其他膏药或物质可能不适合,导致不适或疗效不佳。
洗灸疮
原文:
古人灸艾炷大,便用洗法。其法以赤皮葱、薄荷煎汤,温洗疮周围,约一时久,令驱逐风邪于疮口出,更令经脉往来不涩,自然疾愈。若灸火退痂后,用东南桃枝青嫩皮煎汤温洗,能护疮中诸风;若疮黑烂,加胡荽煎洗;若疼不可忍,加黄连煎神效。
翻译与解释:
古人在使用较大的艾炷进行灸疗后,会使用洗法。具体方法是用赤皮葱、薄荷煎煮成汤,温洗灸疮周围,持续约一小时,以驱散风邪,使经脉畅通,自然有助于疾病痊愈。如果灸疗后痂皮脱落,可以用东南方向的桃枝青嫩皮煎汤温洗,以保护疮口免受风邪侵袭;如果疮口发黑腐烂,可以加入胡荽煎洗;如果疼痛难忍,加入黄连煎洗效果显著。
解释:
洗灸疮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温洗来驱散风邪,促进经脉畅通,加速疮口愈合。不同的药材针对不同的症状,如桃枝青嫩皮用于保护疮口,胡荽用于治疗黑烂疮口,黄连用于缓解疼痛。
灸后调摄法
原文:
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百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惟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鲜鱼鸡羊,虽能发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数日之内,不可加于半月之后。今人多不知恬养,虽灸何益?故因灸而反致害者,此也。徒责灸艾不效,何耶!
翻译与解释:
灸疗后不要立即饮茶,以免解火气;也不要立即进食,以免阻滞经气,应稍等一两个小时,然后进入室内静卧,远离人事和色欲,保持心情平静,一切都要放松。尤其要避免大怒、过度劳累、过饥、过饱、受热、受寒。生冷瓜果也应避免。只应食用清淡养胃的食物,使气血畅通,艾火排出病气。如果食用过于油腻或刺激性食物,酗酒,会导致痰涎生成,阻滞病气。鲜鱼、鸡肉、羊肉虽然能发火,但只适合在灸疗后的前几天食用,半个月后不宜再食用。现在很多人不懂得调养,即使进行灸疗又有何益?因此,有些人因为灸疗反而受到伤害,就是这个原因。只是责怪灸疗无效,又有什么用呢!
解释:
灸疗后的调摄非常重要,需要注意饮食、情绪和生活习惯。避免饮茶和立即进食是为了保护体内的火气和经气。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气血畅通。清淡饮食有助于养胃和排出病气,而油腻、刺激性食物和酗酒则可能阻滞病气。鲜鱼、鸡肉、羊肉等发火食物只适合在灸疗后的前几天食用,半个月后不宜再食用。不懂得调养,灸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带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