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捷要灸法(医学入门)
鬼哭穴:治鬼魅狐惑,恍惚振噤。以患人两手大指,相并缚定,用艾炷于两甲角及甲后肉四处骑缝,着火灸之,则患者哀告:我自去。为效。
灸卒死:一切急魇暴绝,灸足两大趾内,去甲一韭叶。
灸精宫:专主梦遗。十四椎下各开三寸,灸七壮效。
鬼眼穴:专祛痨虫。令病人举手向上,略转后些,则腰上有两陷可见,即腰眼也。以墨点记,于六月癸亥夜亥时灸,勿令人知。四花、膏肓、肺俞、亦能祛虫。
痞根穴:专治痞块。十三椎下各开三寸半,多灸左边。如左右俱有,左右俱灸。又法:用秆心量患人足大趾齐,量至足后跟中截断,将此秆从尾骨尖量至秆尽处,两旁各开二韭叶许,在左灸右,在右灸左,针三分,灸七壮,神效。又法:于足第二趾歧骨处灸五七壮,左患灸右,右患灸左,灸后一晚夕,觉腹中响动,是验。
肘尖穴:治瘰疬。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如初生时,男左女右,灸风池。又法:用秆心比患人口两角为则,折作两段,于手腕窝中量之,上下左右四处尽头是穴,灸之亦效。
灸疰忤:尸疰客忤,中恶等症。乳后三寸,男左女右灸之。或两大拇指头。
灸疝痛偏坠:用秆心一条,量患人口两角为则,折为三段,如△字样,以一角安脐中心,两角安脐下两旁,尖尽处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左右俱灸。炷艾如粟米大,灸四十壮神效。又法:取足大趾次趾下,中节横纹当中,男左女右灸之。兼治诸气,心腹痛,外肾吊肿,小腹急痛。
灸翻胃:两乳下一寸,或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
灸肠风诸痔:十四椎下各开一寸,年深者最效。
灸肿满:两大手指缝,或足二趾上一寸半。
灸癜风:左右手指节宛宛中。凡赘疵诸痣,灸之无不立效。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针灸大成》卷九·捷要灸法(医学入门)中记载了多种针对不同病症的灸法,以下是翻译和解释:

  1. 鬼哭穴

    • 原文:治鬼魅狐惑,恍惚振噤。以患人两手大指,相并缚定,用艾炷于两甲角及甲后肉四处骑缝,着火灸之,则患者哀告:我自去。为效。
    • 翻译:用于治疗鬼魅狐惑(类似于精神恍惚、惊恐不安等症状)。将患者的两手大拇指并拢绑住,用艾炷在指甲角和指甲后的肉缝四处进行灸疗,点燃艾炷后,患者会哀告“我自去”,即症状缓解。
    • 解释:这是一种通过灸疗来缓解精神症状的方法,灸疗的部位在手指的指甲周围。
  2. 灸卒死

    • 原文:一切急魇暴绝,灸足两大趾内,去甲一韭叶。
    • 翻译:用于治疗突然昏厥、猝死等急症。灸足两大脚趾内侧,距离指甲约一韭菜叶的宽度。
    • 解释:这是一种急救方法,通过灸疗足趾内侧来刺激身体,帮助恢复意识。
  3. 灸精宫

    • 原文:专主梦遗。十四椎下各开三寸,灸七壮效。
    • 翻译:专门治疗梦遗(遗精)。在第十四椎骨下方,左右各开三寸,灸七壮(艾炷燃烧七次)。
    • 解释:通过灸疗脊柱下方的特定穴位来治疗遗精。
  4. 鬼眼穴

    • 原文:专祛痨虫。令病人举手向上,略转后些,则腰上有两陷可见,即腰眼也。以墨点记,于六月癸亥夜亥时灸,勿令人知。四花、膏肓、肺俞、亦能祛虫。
    • 翻译:专门用于祛除痨虫(类似于肺结核等疾病)。让患者举手向上,稍微向后转,腰部会有两个凹陷,即腰眼。用墨点标记,在六月癸亥夜亥时进行灸疗,不要让人知道。四花、膏肓、肺俞等穴位也能祛虫。
    • 解释:这是一种通过灸疗腰眼等穴位来治疗肺结核等疾病的方法。
  5. 痞根穴

    • 原文:专治痞块。十三椎下各开三寸半,多灸左边。如左右俱有,左右俱灸。又法:用秆心量患人足大趾齐,量至足后跟中截断,将此秆从尾骨尖量至秆尽处,两旁各开二韭叶许,在左灸右,在右灸左,针三分,灸七壮,神效。又法:于足第二趾歧骨处灸五七壮,左患灸右,右患灸左,灸后一晚夕,觉腹中响动,是验。
    • 翻译:专门治疗痞块(类似于腹部肿块)。在第十三椎骨下方,左右各开三寸半,多灸左边。如果左右都有痞块,则左右都灸。另一种方法:用秆心(稻草心)量患者的足大趾,量到足后跟中间截断,将此秆从尾骨尖量到秆的尽头,两旁各开约两韭菜叶的宽度,左边有痞块灸右边,右边有痞块灸左边,针刺三分,灸七壮,效果神奇。还有一种方法:在足第二趾的歧骨处灸五到七壮,左边有痞块灸右边,右边有痞块灸左边,灸后一晚,感觉腹中有响动,是有效的标志。
    • 解释:这是一种通过灸疗和针刺来治疗腹部肿块的方法。
  6. 肘尖穴

    • 原文:治瘰疬。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如初生时,男左女右,灸风池。又法:用秆心比患人口两角为则,折作两段,于手腕窝中量之,上下左右四处尽头是穴,灸之亦效。
    • 翻译:用于治疗瘰疬(类似于淋巴结肿大)。左边有瘰疬灸右边,右边有瘰疬灸左边,如果是初生时,男左女右,灸风池。另一种方法:用秆心比患者口的两角为则,折成两段,在手腕窝中量,上下左右四处的尽头是穴位,灸之也有效。
    • 解释:这是一种通过灸疗来治疗淋巴结肿大的方法。
  7. 灸疰忤

    • 原文:尸疰客忤,中恶等症。乳后三寸,男左女右灸之。或两大拇指头。
    • 翻译:用于治疗尸疰客忤(类似于中邪、恶气等症)。在乳后三寸,男左女右进行灸疗。或者灸两大拇指头。
    • 解释:这是一种通过灸疗来治疗中邪等症的方法。
  8. 灸疝痛偏坠

    • 原文:用秆心一条,量患人口两角为则,折为三段,如△字样,以一角安脐中心,两角安脐下两旁,尖尽处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左右俱灸。炷艾如粟米大,灸四十壮神效。又法:取足大趾次趾下,中节横纹当中,男左女右灸之。兼治诸气,心腹痛,外肾吊肿,小腹急痛。
    • 翻译:用于治疗疝痛偏坠。用一条秆心,量患者口的两角为则,折成三段,像△字样,将一角放在脐中心,两角放在脐下两旁,尖的尽头是穴位。左边有疝痛灸右边,右边有疝痛灸左边,左右都有疝痛则左右都灸。艾炷如粟米大小,灸四十壮,效果神奇。另一种方法:取足大趾次趾下,中节横纹当中,男左女右进行灸疗。兼治各种气滞、心腹痛、外肾吊肿、小腹急痛。
    • 解释:这是一种通过灸疗来治疗疝痛和腹痛的方法。
  9. 灸翻胃

    • 原文:两乳下一寸,或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
    • 翻译:用于治疗翻胃(类似于胃部不适)。在两乳下一寸,或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进行灸疗。
    • 解释:这是一种通过灸疗来缓解胃部不适的方法。
  10. 灸肠风诸痔

    • 原文:十四椎下各开一寸,年深者最效。
    • 翻译:用于治疗肠风诸痔(类似于痔疮)。在第十四椎骨下方,左右各开一寸,年深者效果最好。
    • 解释:这是一种通过灸疗来治疗痔疮的方法。
  11. 灸肿满

    • 原文:两大手指缝,或足二趾上一寸半。
    • 翻译:用于治疗肿满(类似于水肿)。在两大手指缝,或足二趾上一寸半进行灸疗。
    • 解释:这是一种通过灸疗来缓解水肿的方法。
  12. 灸癜风

    • 原文:左右手指节宛宛中。凡赘疵诸痣,灸之无不立效。
    • 翻译:用于治疗癜风(类似于皮肤病)。在左右手指节的凹陷处进行灸疗。凡是赘疵、痣等,灸之无不立效。
    • 解释:这是一种通过灸疗来治疗皮肤病的方法。

总结

这些灸法针对不同的病症,通过灸疗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疗效果。灸疗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燃烧艾草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