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取膏肓穴法(医学入门)
主治阳气亏弱,诸风痼冷,梦遗上气,呃逆膈噎,狂惑妄误百症。取穴须令患人就床平坐,曲膝齐胸,以两手围其足膝,使胛骨开离,勿令动摇,以指按四椎微下一分,五椎微上二分,点墨记之,即以墨平画相去六寸许,四肋三间,胛骨之里,肋间空处,容侧指许,摩膂肉之表,筋骨空处,按之患者觉牵引胸肋中手指痛,即真穴也。灸至百壮、千壮,灸后觉气壅盛,可灸气海及足三里,泻火实下。灸后令人阳盛,当稍息以自保养,不可纵欲。
白话文翻译:
《针灸大成》卷九·取膏肓穴法(医学入门)
主治病症:阳气虚弱,各种风寒湿邪引起的顽固性寒症,梦遗、气逆、呃逆、膈噎(食道阻塞)、狂躁、迷惑、妄言、误判等百种病症。
取穴方法:让患者坐在床上,双腿平放,屈膝使膝盖与胸部齐平,用双手抱住膝盖,使肩胛骨张开,保持身体不动。用手指按压第四椎骨(胸椎)稍微向下一点的位置,以及第五椎骨稍微向上一点的位置,用墨点标记。然后用墨线在标记点之间画一条长约六寸的直线,这条线位于第四肋和第三肋之间,肩胛骨内侧,肋间的空隙处,大约能容纳一个侧指的宽度。在肩胛骨外侧的肌肉表面,筋骨之间的空隙处按压,患者会感到胸肋部有牵拉感,手指按压处有疼痛感,这就是真正的膏肓穴。
灸法:可以灸至百壮或千壮(壮是灸的单位)。灸后如果感到气机壅滞,可以灸气海穴和足三里穴,以泻火气、实下焦。灸后会使人体阳气旺盛,因此应当适当休息,注意自我保养,不可纵欲过度。
解释:
膏肓穴:膏肓穴是中医针灸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侧,第四胸椎和第五胸椎之间。膏肓穴被认为是治疗阳气虚弱、风寒湿邪等病症的关键穴位。
取穴方法:取膏肓穴需要患者采取特定的姿势,即坐在床上,双腿平放,屈膝使膝盖与胸部齐平,双手抱住膝盖,使肩胛骨张开。然后通过按压第四椎骨和第五椎骨的位置,用墨点标记,再在标记点之间画一条长约六寸的直线,找到肩胛骨内侧、肋间空隙处的膏肓穴。
灸法:灸膏肓穴可以增强阳气,治疗各种寒症和阳气虚弱的病症。灸至百壮或千壮,即灸的次数较多。灸后如果感到气机壅滞,可以灸气海穴和足三里穴,以泻火气、实下焦。灸后阳气旺盛,需要适当休息,注意自我保养,避免纵欲过度。
注意事项:灸膏肓穴后,阳气旺盛,因此需要适当休息,注意自我保养,不可纵欲过度,以免耗损阳气。
总结来说,这段内容详细介绍了膏肓穴的主治病症、取穴方法、灸法以及注意事项,强调了膏肓穴在治疗阳气虚弱和风寒湿邪等病症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