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补泻雪心歌(聚英)
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拈指向外泻之方,拈指向内补之诀。
泻左须当大指前,泻右大指当后曳。补左次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上曳。
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为泻。
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
两手阳经上走头,阴经胸走手指辍。两足阳经头走足,阴经上走腹中结。
随则针头随经行,迎则针头迎经夺。更为补泻定吸呼,吸泻呼补真奇绝。
补则呼出却入针,要知针用三飞法。气至出针吸气入,疾而一退急扪穴。
泻则吸气方入针,要知阻气通身达。气至出针呼气出,徐而三退穴开禁。
此诀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正是补泻玄中玄,莫向人前轻易说。
白话文翻译
《针灸大成》卷三·补泻雪心歌(聚英)
行针时,补泻手法要区分寒热,泻寒补热需要分别对待。拈针向外是泻法,拈针向内是补法。
泻左时,大指要向前;泻右时,大指要向后拉。补左时,次指要向前搓;补右时,大指要向上拉。
为什么补泻有两种方法?因为经脉从两边发出。补泻还要懂得迎随,随经为补,迎经为泻。
古人补泻左右分开,今人则以男女为别。男女的经脉其实是一样的,昼夜循环不停歇。
两手的阳经从下向上走至头部,阴经从胸部走至手指。两足的阳经从头部走至足部,阴经从下向上走至腹部。
随经时,针头随经脉行走;迎经时,针头迎经脉夺取。还要根据呼吸来定补泻,吸气时泻,呼气时补,真是奇妙。
补时,呼出气后进针,要知道针用三飞法。气至时出针,吸气时进针,快速一退,急按穴位。
泻时,吸气时进针,要知道阻气通全身。气至时出针,呼气时出针,缓慢三退,穴位开禁。
这个秘诀出自梓桑君,我现在传授给你,心中已明了。正是补泻的玄中之玄,不要轻易在人前说。
解释
补泻手法:针灸中的补泻手法是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来决定的。补法用于虚寒,泻法用于实热。
拈针方向:向外拈针是泻法,向内拈针是补法。具体操作时,左手和右手的操作方向有所不同。
经脉走向:经脉有左右、阴阳之分,补泻手法要根据经脉的走向来决定。随经为补,迎经为泻。
呼吸配合:补泻手法还要配合呼吸,吸气时泻,呼气时补。这种方法可以增强针灸的效果。
针法技巧:补法时,呼出气后进针,使用三飞法;泻法时,吸气时进针,阻气通全身。出针时也要根据呼吸来定。
秘诀来源:这个秘诀出自梓桑君,作者将其传授给读者,强调这是补泻的玄妙之处,不宜轻易外传。
总结
这段内容详细介绍了针灸中的补泻手法,包括操作方向、经脉走向、呼吸配合以及针法技巧。强调了补泻手法的玄妙和重要性,并提醒读者不要轻易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