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五络脉穴辨(医统)
十五络脉者,十二经之别络而相通焉者也。其余三络,为任督二脉之络,脾之大络,总统阴阳诸络,灌溉于脏腑者也。《难经》谓三络为阳蹻、阴蹻二络,常考之无穴可指。且二蹻亦非十四经之正也。《针灸节要》以为任络曰尾翳,督络曰长强,诚得《十四经发挥》之正理,加以脾之大络曰大包,此合十五络也。
白话文翻译:
《针灸大成》卷七·十五络脉穴辨(医统)中提到,十五络脉是指十二经脉的别络,它们相互连通。除此之外,还有三条络脉,分别是任脉和督脉的络脉,以及脾的大络。这些络脉统管阴阳诸络,为脏腑提供滋养。《难经》中提到的三条络脉是阳蹻脉和阴蹻脉的络脉,但经过考证,发现这两条络脉并没有明确的穴位可以指认,而且阳蹻和阴蹻脉也并不属于十四正经。《针灸节要》认为,任脉的络脉是尾翳穴,督脉的络脉是长强穴,这与《十四经发挥》中的理论一致。再加上脾的大络是大包穴,这样就合成了十五络脉。
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中医经络理论中的“十五络脉”。络脉是经脉的分支,负责将气血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十五络脉包括十二正经的别络,以及任脉、督脉和脾的大络。
- 十二经的别络:每条正经都有一个别络,负责与相邻的经脉沟通,形成一个气血循环的网络。
- 任脉和督脉的络脉:任脉和督脉是奇经八脉中的两条重要经脉,它们的络脉分别是尾翳穴和长强穴。
- 脾的大络:脾的大络是大包穴,脾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脾的大络在气血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
- 阳蹻和阴蹻脉:这两条脉属于奇经八脉,但它们的络脉并没有明确的穴位,因此不被认为是十五络脉的一部分。
这段文字通过对《难经》和《针灸节要》的对比,明确了十五络脉的具体组成,强调了任脉、督脉和脾的大络在经络系统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