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草部·翘根
味甘寒平(《御览》作味苦平)。
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说好,明目。久服轻身耐老。生平泽。(旧在《唐本》退中,今移)
《吴普》曰:翘根,神农雷公甘有毒,三月八月采,以作蒸,饮酒病人。(《御览》)
《名医》曰:生蒿高,二月八月采。
案陶宏景云: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
上草中品四十九种,旧四十六种,考菜部假苏,及《唐本》退中,翘根,宜入此。
白话文翻译:
翘根,味道甘甜,性寒平(《御览》中记载味道苦平)。主要功效是清热降火,滋养阴精,使人面色红润,眼睛明亮。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缓衰老。它生长在平原湿地。(原本在《唐本》中被归类为退中,现在移到了这里。)
《吴普》中记载:翘根,神农和雷公认为它味道甘甜但有毒,三月和八月采集,可以用来蒸制,饮酒的病人可以服用。(《御览》)
《名医》中记载:翘根生长在蒿高地区,二月和八月采集。
陶宏景说:现在方药中不再使用翘根,民间也没有人认识它。
以上是草部中品的四十九种药物,原本有四十六种,考察菜部的假苏,以及《唐本》中的退中,翘根应该归入这里。
解释:
翘根的基本信息:翘根是一种中草药,味道甘甜,性寒平,具有清热降火、滋养阴精的功效。长期服用可以使人面色红润,眼睛明亮,身体轻盈,延缓衰老。
采集时间和方法:根据《吴普》和《名医》的记载,翘根在三月和八月采集,可以用来蒸制,适合饮酒的病人服用。
历史记载:陶宏景提到,翘根在当时的方药中已经不再使用,民间也没有人认识它。这说明翘根在古代可能曾经被广泛使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其他药物所取代。
分类调整:翘根原本在《唐本》中被归类为退中,后来被调整到草部中品。这表明在古代本草学中,药物的分类和用途可能会根据新的认识和实践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翘根是一种具有清热降火、滋养阴精功效的中草药,虽然在现代中医药中可能不再常用,但在古代本草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