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米谷部·大豆黄卷
味甘平。
主湿痹,筋挛,膝痛。生大豆,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赤小豆。主下水,排痈肿脓血。生平泽。
《吴普》曰:大豆黄卷,神农黄帝雷公无毒,采无时,去面(黑干),得前胡,乌啄,杏子,牡蛎,天雄,鼠屎,共蜜和佳,不欲海藻龙胆,此法,大豆初出黄土芽是也。生大豆,神农岐伯生熟寒,九月采,杀乌豆毒,并不用元参。
白话文翻译:
大豆黄卷
味道甘甜,性平。
主要治疗湿痹、筋脉挛缩、膝盖疼痛。生大豆可以外敷治疗痈肿。煮汁饮用,可以解毒、止痛。赤小豆则有利水、排脓血的作用。这些植物生长在平坦湿润的地方。
《吴普》说:大豆黄卷,神农、黄帝、雷公认为它无毒,采集时间不限,去除黑色的外皮后,与前胡、乌啄、杏子、牡蛎、天雄、鼠屎一起用蜜调和效果更佳,但不宜与海藻、龙胆同用。这种方法指的是大豆刚发芽时的黄色嫩芽。生大豆,神农和岐伯认为其性寒,无论是生的还是熟的,都在九月采集,可以解乌豆的毒,且不需要使用元参。
解释:
大豆黄卷:这是大豆发芽后的产物,具有甘甜平和的性质,主要用于治疗湿痹(湿气引起的关节疼痛)、筋脉挛缩和膝盖疼痛。生大豆可以外敷治疗痈肿(皮肤上的化脓性炎症),煮汁饮用则有解毒和止痛的效果。
赤小豆:与大豆黄卷不同,赤小豆主要有利水(促进排尿)和排脓血的作用,适用于水肿和化脓性疾病的治疗。
《吴普》的补充:这部分内容进一步解释了大豆黄卷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它指出大豆黄卷无毒,采集时间不限,但需要去除黑色的外皮。与其他药材(如前胡、乌啄等)一起用蜜调和效果更佳,但不宜与海藻、龙胆同用。此外,生大豆在九月采集,性寒,可以解乌豆的毒,且不需要使用元参。
总结来说,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大豆黄卷和赤小豆的药用价值及其使用方法,同时提供了一些古代医学家对这些药材的看法和处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