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玉石部·阳起石
味咸微温。
主崩中漏下,破子臧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御览》引,作阴阳不合),补不足(《御览》引,有句挛二字)。一名白石。生山谷。
《吴普》曰:阳起石,神农扁鹊酸无毒,桐君雷公岐伯咸无毒,李氏小寒,或生太山(《御览》引云,或阳起山,采无时)。
《名医》曰: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齐山及琅邪,或云山阳起山,采无时。

白话文翻译:

阳起石,味道咸,性质微温。主要用于治疗崩漏(女性月经不调、异常出血),能够化解子宫内的淤血,治疗症瘕(肿瘤或肿块)、气滞、寒热交替、腹痛、不孕症,以及男性阳痿不举(《御览》中记载为“阴阳不合”),具有补益不足的功效(《御览》中补充有“句挛”二字)。别名为“白石”。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记载:阳起石,神农和扁鹊认为其味酸且无毒,桐君、雷公、岐伯认为其味咸且无毒,李氏认为其性质小寒,产地可能在太山(《御览》中提到,也可能产自阳起山,采集时间不限)。

《名医》记载:阳起石又称为“石生”或“羊起石”,是云母的根部,产自齐山和琅邪,也有说法认为产自云山阳起山,采集时间不限。


解释:

  1. 性味与功效

    • 阳起石味咸,性微温,具有温补、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 主要用于妇科疾病,如崩漏、子宫淤血、不孕症等,同时也用于男性阳痿、气滞、寒热交替等症。
  2. 别名与产地

    • 阳起石有多个别名,如“白石”“石生”“羊起石”。
    • 产地主要在齐山、琅邪、太山或阳起山,具体位置可能因文献记载不同而有所差异。
  3. 古代医家观点

    • 不同医家对阳起石的性味和性质有不同的看法,但普遍认为其无毒且具有药用价值。
    • 例如,神农和扁鹊认为其味酸,而桐君、雷公、岐伯认为其味咸。
  4. 临床应用

    • 阳起石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妇科和男科疾病,尤其是与气血不足、寒凝气滞相关的病症。
    • 现代中医中,阳起石仍被用于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等方面。

总结来说,阳起石是一种温补药材,主要用于调理气血、治疗寒症和生殖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