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虫鱼部·雀瓮
味甘平。
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蛊毒。鬼注。一名躁舍。
《名医》曰:生汉中,采蒸之,生树枝间,蛄蟖房也。八月取。
案《说文》云:蛄,蛄斯黑也。《尔雅》云蟔,蛄蟖.郭璞云:蛓属也,今青州人呼蛓为蛄蟖.按本经名为雀瓮者。瓮与蛹音相近,以其如雀子,又如茧虫之蛹,因呼之。
白话文翻译:
雀瓮,味道甘甜,性质平和。
主要治疗小儿惊痫、寒热、气结、蛊毒、鬼注等病症。别名叫躁舍。
《名医》中提到:雀瓮生长在汉中地区,采摘后需要蒸制。它生长在树枝间,是蛄蟖的巢穴。一般在八月采摘。
《说文解字》中解释:蛄,指的是蛄斯黑。《尔雅》中提到蟔,就是蛄蟖。郭璞解释说:蛄蟖属于蛓类,现在青州地区的人把蛓叫做蛄蟖。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之所以叫它雀瓮,是因为“瓮”与“蛹”发音相近,它看起来像雀子的巢,又像茧虫的蛹,因此得名。
解释:
- 雀瓮:这是一种中药材,主要来源于蛄蟖的巢穴,形似雀子的巢或茧虫的蛹,因此得名“雀瓮”。
- 性味:甘平,意味着它的味道甘甜,性质平和,适合用于调和身体。
- 主治:
- 小儿惊痫:用于治疗小儿因惊吓或癫痫引起的症状。
- 寒热:用于调节身体的寒热失衡。
- 结气:用于治疗气滞、气结的症状。
- 蛊毒:用于治疗因蛊毒引起的病症。
- 鬼注:在古代医学中,指一些不明原因的病症,可能与邪气或鬼神有关。
- 小儿惊痫:用于治疗小儿因惊吓或癫痫引起的症状。
- 别名:躁舍,可能是根据其药效或形态而得的别名。
- 产地与采摘:主要生长在汉中地区,八月是采摘的最佳时期。
- 形态与命名:雀瓮的形态类似于雀子的巢或茧虫的蛹,因此得名“雀瓮”。在古代文献中,蛄蟖被解释为一种类似蛓的昆虫,现代青州地区的人称之为蛄蟖。
总结来说,雀瓮是一种古代用于治疗小儿惊痫、寒热、气结、蛊毒等病症的中药材,其形态独特,命名源于其外形与蛹或雀巢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