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虫鱼部·蠮螉
味辛平。
主久聋,咳逆,毒气,出刺出汗。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土蜂,生熊耳及牂柯,或人屋间。案《说文》云:蠃,蒲卢,细要土蜂也,或作螺蠃,螺蠃也。《广雅》云:土蜂,蠮螉也,《尔雅》土蜂。
《毛诗》云:螟蛉有子,螺蠃负之,《传》云螺蠃,蒲卢也。礼记云:夫政也者,蒲卢也。郑云:蒲卢,果蠃,谓土蜂也。方言云:其小者谓之蠮螉,或谓之蚴蜕,《说文》无蠮字或当为医。
白话文翻译:
蠮螉
味道辛辣,性平。
主治长期耳聋、咳嗽逆气、毒气,能够拔出刺、促使出汗。生长在山川河谷中。
《名医》说:蠮螉又叫土蜂,生长在熊耳山和牂柯地区,或者在人家的房屋之间。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蠃,就是蒲卢,是一种细腰的土蜂,也写作螺蠃,也就是螺蠃。《广雅》中说:土蜂就是蠮螉,《尔雅》中也提到土蜂。
《毛诗》中说:螟蛉有子,螺蠃负之。《传》解释说,螺蠃就是蒲卢。《礼记》中说:政事就像蒲卢。郑玄解释说,蒲卢就是果蠃,也就是土蜂。《方言》中说:其中较小的叫做蠮螉,或者叫做蚴蜕。《说文解字》中没有“蠮”字,可能应该是“医”字。
解释:
蠮螉:这是一种昆虫,可能是某种土蜂。在古代文献中,蠮螉被描述为一种细腰的土蜂,可能与蒲卢、螺蠃等名称相关。
性味:蠮螉的味道辛辣,性平。中医认为辛辣味有发散、行气的作用,平性则表示其性质较为温和。
主治:
- 久聋:长期耳聋,可能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的听力下降。
- 咳逆:咳嗽逆气,可能是指咳嗽伴有气逆的症状。
- 毒气:可能是指体内的毒素或外来的毒气。
- 出刺:能够拔出刺,可能是指蠮螉或其相关药物有拔毒、排脓的作用。
- 出汗:能够促使出汗,可能是指蠮螉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 久聋:长期耳聋,可能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的听力下降。
生长环境:蠮螉生长在山川河谷中,也可能在人家的房屋之间。
别名:蠮螉在古籍中有多个别名,如土蜂、蒲卢、螺蠃等。这些名称可能指的是同一种或类似的昆虫。
文献考证:古代文献中对蠮螉的描述较为复杂,涉及到《说文解字》、《广雅》、《尔雅》、《毛诗》、《礼记》等多部经典著作。这些文献中对蠮螉的解释和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认为它是一种土蜂。
字形考证:《说文解字》中没有“蠮”字,可能应该是“医”字,这表明在古代文字中,蠮螉的名称可能有一定的变化或混淆。
总结来说,蠮螉在古代中医中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辛辣味、性平的昆虫,主要用于治疗耳聋、咳嗽、毒气等症状,并具有拔刺、发汗的作用。其生长环境主要在山川河谷中,可能与人居环境也有关系。在古代文献中,蠮螉有多种别名,可能与土蜂、蒲卢等昆虫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