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虫鱼部·荧火
味辛微温。
主明目,小儿火创伤,热,气,蛊毒,鬼注,通神。一名夜光(《御览》引云,一名熠耀,一名即照,《大观本》,作黑字)。生池泽。
《吴普》曰:荧火一名夜照,一名熠耀,一名救火,一名景天,一名据火,一名挟火(艺文类聚)。
《名医》曰:一名放光,一名熠耀,一名即照,生阶地,七月七日收,阴干。
案《说文》云:(上炎下舛),兵死及牛马之血为磷,鬼火也,从炎舛。《尔雅》云:荧水即照。郭璞云:夜飞,腹下有火。《毛诗》云:熠耀宵行,《传》云熠耀,磷也,磷,荧火也,月令云:季夏之月,腐草化为荧。郑元云:萤飞虫,萤火也,据毛苌以萤为磷,是也,《说文》无萤字,当以磷为之,《尔雅》作荧,亦是,旧作萤,非。又按月令,腐草为萤,当是蠲字假音。

白话文翻译

下品·虫鱼部·荧火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效:主要能明目,治疗小儿因火导致的创伤、发热、气滞、蛊毒、鬼注等病症,还能通神。别名为“夜光”(《御览》引云,别名为“熠耀”、“即照”,《大观本》中作黑字)。生长在池塘和沼泽地带。

《吴普》记载:荧火又名“夜照”、“熠耀”、“救火”、“景天”、“据火”、“挟火”(见《艺文类聚》)。

《名医》记载:荧火又名“放光”、“熠耀”、“即照”,生长在阶地,七月七日采收,阴干。

《说文》解释:(上炎下舛),兵死及牛马之血为磷,鬼火也,从炎舛。《尔雅》说:荧水即照。郭璞注:夜晚飞行,腹下有火。《毛诗》说:熠耀宵行,《传》说熠耀,磷也,磷,荧火也。《月令》说:季夏之月,腐草化为荧。郑元注:萤飞虫,萤火也,据毛苌以萤为磷,是正确的,《说文》中没有“萤”字,应当用“磷”代替,《尔雅》作“荧”,也是正确的,旧作“萤”,是不对的。又按《月令》,腐草为萤,当是“蠲”字的假音。

解释

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荧火”(即萤火虫)的性味、功效、别名、生长环境以及相关古籍中的记载和解释。

  1. 性味:荧火味辛,性微温。辛味通常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微温则表明其性质偏温但不燥烈。

  2. 功效:荧火主要用于明目,治疗小儿因火导致的创伤、发热、气滞、蛊毒、鬼注等病症,还能通神。这里的“通神”可能指的是其具有某种神秘或灵性的作用。

  3. 别名:荧火有多个别名,如“夜光”、“熠耀”、“即照”等,这些别名多与其发光特性相关。

  4. 生长环境:荧火生长在池塘和沼泽地带,这与萤火虫的实际生态习性相符。

  5. 古籍记载:引用了《吴普》、《名医》、《说文》、《尔雅》、《毛诗》、《月令》等多部古籍对荧火的解释和记载,说明了其在不同文献中的称呼和解释。

  6. 文字解释:特别提到《说文》中没有“萤”字,应当用“磷”代替,而《尔雅》作“荧”也是正确的。此外,还提到《月令》中的“腐草为萤”可能是“蠲”字的假音。

总结

这段内容主要从性味、功效、别名、生长环境等方面介绍了荧火(萤火虫),并引用了多部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和解释,展现了古人对萤火虫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