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草部·钩吻
(《御览》作肠)
味辛温。
主金创乳痓,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杀鬼注(旧作,《御览》作注,是)蛊毒。一名野葛。生山谷。
《吴普》曰:秦钩肠一名毒根,一名野葛,神农辛,雷公有毒杀人,生南越山,或益州,叶如葛,赤茎大如箭、方、根、黄,或生会稽东冶,正月采(《御览》)。
《名医》曰:生傅高山,及会稽东野。
案《广雅》云:莨钩吻也。《淮南子》说林训云:蝮蛇螫人,傅以和堇则愈。高诱云:和堇,野葛,毒药。《博物志》云:钩吻毒,桂心葱叶沸解之。陶弘景云:或云钩吻是毛莨。沈括补笔谈云:闽中人呼为吻莽,亦谓之野葛,岭南人谓之胡蔓,俗谓之断肠草,此草人间至毒之物,不入药用,恐本草所出别是一物,非此钩吻也。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钩吻(在《御览》中称为“肠”)

性味:辛,温。

主治:金创(金属创伤)、乳痓(乳房痉挛)、中恶风(突然中风)、咳逆上气(咳嗽气逆)、水肿,能杀鬼注(旧作“注”,《御览》中作“注”,是正确的)蛊毒。钩吻的别名叫野葛,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秦钩肠又名毒根,又名野葛,神农认为它味辛,雷公认为它有毒,能杀人,生长在南越山或益州,叶子像葛,茎红色,大如箭,根黄色,有时生长在会稽东冶,正月采集(《御览》)。

《名医》说:生长在傅高山和会稽东野。

案《广雅》说:莨就是钩吻。《淮南子·说林训》说:蝮蛇咬人,用和堇敷上就能治愈。高诱解释说:和堇就是野葛,是一种毒药。《博物志》说:钩吻有毒,用桂心、葱叶煮沸可以解毒。陶弘景说:有人说钩吻是毛莨。沈括在《补笔谈》中说:闽中人称之为吻莽,也称之为野葛,岭南人称之为胡蔓,俗称断肠草,这种草是人间最毒的东西,不入药用,恐怕《本草》中所说的钩吻是另一种东西,不是这种钩吻。

解释

钩吻是一种有毒的植物,主要生长在山谷中,具有辛、温的性味。它被用于治疗金属创伤、乳房痉挛、中风、咳嗽气逆、水肿等症状,并且有杀鬼注蛊毒的功效。钩吻的别名叫野葛,还有其他一些别名如毒根、秦钩肠等。

钩吻的毒性极强,甚至被认为能杀人。它的叶子像葛,茎红色,根黄色。钩吻的毒性可以通过煮沸桂心和葱叶来解毒。由于钩吻的毒性极强,一般不入药用,因此在《本草》中提到的钩吻可能是指另一种植物,而非这种剧毒的钩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