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草部·萹蓄
味辛平。
主浸淫,疥搔疽痔,杀三虫(《御览》引云:一名篇竹,《大观本》无文)。生山谷。
《吴普》曰:萹蓄一名蓄辩,一名萹蔓(《御览》)。
《名医》曰:生东菜,五月采,阴干。
案《说文》云:萹,萹(上艹下左工右几)也,(上艹下左工右几),萹也,(上艹下左氵右毒)水萹,(上艹下左氵右毒),读若督。《尔雅》云:竹萹,蓄。郭璞云:似水藜,赤茎节,好生道旁,可食,又杀虫。《毛诗》云:绿竹猗猗。《传》云:竹,萹竹也。韩诗云:,(上艹下左氵右毒),萹(上艹下左工右几)也,石经同。

白话文翻译

萹蓄,味道辛辣,性质平和。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湿疮、疥疮、疽疮和痔疮,并能杀灭体内的寄生虫(《御览》中引用说:又名篇竹,《大观本》中没有提到)。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萹蓄又名蓄辩,又名萹蔓(《御览》)。

《名医》说:萹蓄生长在东莱,五月采摘,阴干。

《说文》中解释:萹,就是萹(上艹下左工右几)也,(上艹下左工右几),就是萹也,(上艹下左氵右毒)是水萹,(上艹下左氵右毒),读音像“督”。《尔雅》中说:竹萹,就是蓄。郭璞解释说:它像水藜,茎是红色的,有节,喜欢生长在道路旁边,可以食用,还能杀虫。《毛诗》中说:绿竹猗猗。《传》解释说:竹,就是萹竹。韩诗中说:,(上艹下左氵右毒),就是萹(上艹下左工右几)也,石经中也这样说。

解释

  1. 萹蓄的基本信息

    • 味道和性质:味道辛辣,性质平和。
    • 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皮肤湿疮、疥疮、疽疮和痔疮,并能杀灭体内的寄生虫。
    • 生长环境:生长在山谷中。
  2. 别名

    • 《吴普》:萹蓄又名蓄辩,又名萹蔓。
    • 《名医》:萹蓄生长在东莱,五月采摘,阴干。
  3. 文字解释

    • 《说文》:解释了“萹”字的含义,指出“萹”就是“萹(上艹下左工右几)”,并提到“水萹”的读音像“督”。
    • 《尔雅》:解释了“竹萹”就是“蓄”,并描述了其形态和用途。
    • 《毛诗》:提到“绿竹猗猗”,并解释“竹”就是“萹竹”。
    • 韩诗:也提到“萹(上艹下左工右几)”,与石经中的说法一致。

总结

萹蓄是一种草药,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和杀灭寄生虫。它在古代文献中有多个别名和详细的文字解释,说明它在中医药学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