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草部·荛花
味苦平寒。
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生川谷。
《名医》曰:生咸阳及河南中牟,六月采花,阴干。

白话文翻译:

荛花,味道苦,性平偏寒。
主要治疗伤寒、温疟,能够通利十二经的水道,破除体内的积聚、硬块、症瘕(指腹中的肿块或硬结),清除肠胃中积滞的饮食残留,驱散寒热邪气,通利水道。
它生长在山川谷地。
《名医别录》中提到,荛花生长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和河南中牟(今河南中牟县),六月采摘花朵,阴干后使用。


解释:

  1. 性味归经

    • 味苦,性平偏寒。苦味通常具有清热、泻火、燥湿的作用,而寒性则能清热、解毒、凉血。因此,荛花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疾病或体内有热邪的情况。
  2. 功效主治

    • 伤寒、温疟:荛花可以治疗外感风寒或温疟(疟疾的一种,表现为寒热交替)。
    • 下十二水:指荛花能够通利全身十二经络的水道,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湿。
    • 破积聚、大坚、症瘕:荛花有破结、消散体内积聚、硬块和肿块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腹中肿块、硬结等病症。
    • 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能够清除肠胃中积滞的饮食残留,帮助消化,改善胃肠功能。
    • 寒热邪气:荛花可以驱散体内的寒热邪气,调节身体的寒热平衡。
    • 利水道:能够通利小便,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3. 生长环境与采集

    • 荛花生长在山川谷地,具体在陕西咸阳和河南中牟一带。
    • 采摘时间为六月,采摘后需要阴干保存。
  4. 药物分类

    • 荛花被归类为《神农本草经》的“下品”,通常指药性较强或有毒性的药物,使用时需要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结:

荛花是一种苦寒性药物,主要用于清热、利水、破结、消积,适用于治疗伤寒、温疟、腹中肿块、肠胃积滞等病症。由于其药性较强,属于“下品”药物,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