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草部·茵芋
味苦温。
主五藏邪气,心腹寒热,赢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生川谷。
《吴普》曰:茵芋,一名卑共。微温有毒,状如莽草,而细软(《御览》)。
《名医》曰:一名莞草,一名卑共。生太山,三月三日,采叶阴干。

白话文翻译:

茵芋,味道苦,性温。

主要功效是祛除五脏中的邪气,治疗心腹部位的寒热症状,以及身体消瘦、类似疟疾的症状,这些症状会定时发作。同时,它还能治疗各种关节的风湿痹痛。茵芋生长在山川河谷地带。

《吴普》记载:茵芋,又名卑共。性微温,有毒,形状像莽草,但更加细软(《御览》)。

《名医》记载:茵芋,又名莞草,一名卑共。生长在太山,每年三月三日采摘叶子,阴干后使用。

解释:

  1. 性味归经:茵芋味苦,性温。苦味通常具有清热、燥湿、泻火的作用,而温性则有助于驱寒、温阳。

  2. 功效主治

    • 祛邪气:茵芋能够祛除五脏中的邪气,这里的“邪气”可以理解为各种病邪,如风寒、湿热等。
    • 治疗寒热症状:对于心腹部位的寒热症状,茵芋有调节作用,能够缓解寒热交替的不适。
    • 治疗疟疾样症状:对于身体消瘦、类似疟疾的症状(如定时发热、寒战等),茵芋也有一定的疗效。
    • 治疗风湿痹痛:茵芋能够缓解关节的风湿痹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3. 药材来源:茵芋生长在山川河谷地带,主要在太山(今山东泰山)一带。采摘时间在每年的三月三日,采摘后阴干保存。

  4. 别名:茵芋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别名,如“卑共”、“莞草”等。

  5. 毒性:茵芋性微温,有毒,使用时需谨慎,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

总结:

茵芋是一种具有祛邪、调节寒热、治疗风湿痹痛等功效的中药材,主要生长在山川河谷地带,尤其是太山一带。由于其有毒,使用时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