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草部·牙子
味苦寒。
主邪气热气,疥搔,恶疡,创痔,去白虫。一名狼牙。生川谷。
《吴普》曰:狼牙一名支兰,一名狼齿,一名犬牙,一名抱子,神农黄帝苦有毒,桐君或咸,岐伯雷公扁鹊苦无毒,生冤句,叶青,根黄赤,六月七月华,八月实,黑,正月八月采根(《御览》)。
《名医》曰:一名狼齿,一名狼子,一名犬牙,生淮南及冤句,八月采根,暴干。
案《范子计然》云:狼牙出三辅,色白者善。

白话文翻译:

牙子,味苦,性寒。
主治邪气、热气,疥疮瘙痒,恶疮溃疡,痔疮,能够驱除白虫。又名“狼牙”。生长在山川谷地中。

《吴普》记载:狼牙又被称为“支兰”、“狼齿”、“犬牙”、“抱子”。神农和黄帝认为它味苦、有毒;桐君则认为它味咸;岐伯、雷公、扁鹊则认为它味苦、无毒。它生长在冤句地区,叶子是青色的,根是黄红色的,六月和七月开花,八月结果,果实是黑色的。正月和八月采集根部(《御览》)。

《名医》记载:狼牙又被称为“狼齿”、“狼子”、“犬牙”,生长在淮南和冤句地区,八月采集根部,晒干保存。

《范子计然》记载:狼牙出产于三辅地区,颜色白的品质较好。


解释:

  1. 性味与功效
    牙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邪气、热气引起的疥疮、瘙痒、恶疮、溃疡、痔疮等病症,还能驱除体内的寄生虫(如白虫)。

  2. 别名
    牙子有多种别名,如“狼牙”、“支兰”、“狼齿”、“犬牙”、“抱子”等,反映了不同地区或医家对其的不同称呼。

  3. 产地与采集
    牙子主要生长在冤句、淮南等地,根部和果实是其主要药用部分。采集时间多在正月和八月,采集后需要晒干保存。

  4. 各家观点
    不同医家对牙子的性味和毒性有不同的看法。神农和黄帝认为它苦、有毒;桐君认为它咸;岐伯、雷公、扁鹊则认为它苦、无毒。这些差异可能源于不同的使用经验或地域差异。

  5. 品质判断
    根据《范子计然》的记载,牙子以颜色白的为佳,表明古代医家对药材品质已有一定的鉴别标准。

总结来说,牙子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功效的草药,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病和寄生虫感染。其性味、毒性及品质判断因地区和医家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