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虫鱼部·蜂子
味甘平。
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大黄蜂子,主心腹,复满痛,轻身益气,土蜂子,主痈肿。一名蜚零。生山谷。
《名医》曰:生武都。
案《说文》云:蜂,飞虫螫人者。古文省作蜂。《广雅》云:蠓,蜂也。又上蜂,螉也。《尔雅》云:土蜂。郭璞云:今江南大蜂在地中作房者为土蜂,啖其子即马蜂,今荆巴间呼为蟺,又木蜂。郭璞云:似土蜂而小,在树上作房,江东亦呼为木蜂,又食其子。礼记檀弓云:范则冠。郑云:范蜂也。方言云:蜂,燕赵之间,谓
之蠓螉,其小者,谓之螉,或谓之蚴蜕,其大而蜜。谓之壶蜂。郭璞云:今黑蜂,穿竹木作孔,亦有蜜者,或呼笛师,按蜂名为范者声相近,若《司马相如赋》,以泛为枫。左传:沨沨即汛汛也。
白话文翻译
蜂子,味道甘甜,性平。
主要治疗风头病,消除蛊毒,补益虚弱和受伤的内脏。长期服用,可以使人的皮肤光泽,面色红润,延缓衰老。大黄蜂子,主要治疗心腹部的胀满疼痛,具有轻身益气的功效。土蜂子,主要治疗痈肿。蜂子又被称为蜚零,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说:蜂子生长在武都。
《说文解字》说:蜂,是会飞并能螫人的昆虫。古文中简写为蜂。《广雅》说:蠓,就是蜂。另外,上蜂,就是螉。《尔雅》说:土蜂。郭璞解释说:现在江南地区的大蜂在地中筑巢的称为土蜂,吃它的子就是马蜂,现在荆巴地区称之为蟺。还有木蜂。郭璞解释说:木蜂与土蜂相似但较小,在树上筑巢,江东地区也称之为木蜂,也吃它的子。《礼记·檀弓》说:范则冠。郑玄解释说:范就是蜂。《方言》说:蜂,在燕赵地区,称之为蠓螉,其中较小的,称之为螉,或称之为蚴蜕,其中较大且产蜜的,称之为壶蜂。郭璞解释说:现在黑蜂,会在竹木上穿孔筑巢,也有产蜜的,或称之为笛师。按:蜂名为范,是因为声音相近,就像《司马相如赋》中以泛为枫。《左传》中的“沨沨”即“汛汛”。
解释
这段文字出自《神农本草经》,主要介绍了蜂子的药用价值及其相关解释。
性味与功效:
- 蜂子味甘性平,具有治疗风头病、消除蛊毒、补益虚弱和受伤内脏的功效。
- 长期服用蜂子可以使皮肤光泽、面色红润,延缓衰老。
- 大黄蜂子主要治疗心腹部的胀满疼痛,具有轻身益气的功效。
- 土蜂子主要治疗痈肿。
- 蜂子味甘性平,具有治疗风头病、消除蛊毒、补益虚弱和受伤内脏的功效。
别名与产地:
- 蜂子又被称为蜚零,生长在山谷中。
- 《名医》中提到蜂子生长在武都。
- 蜂子又被称为蜚零,生长在山谷中。
古代文献中的解释:
- 《说文解字》将蜂解释为会飞并能螫人的昆虫。
- 《广雅》和《尔雅》中对蜂的种类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解释,如土蜂、木蜂等。
- 《礼记·檀弓》和《方言》中对蜂的称呼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如范、蠓螉、螉、蚴蜕、壶蜂等。
- 郭璞对蜂的种类和习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黑蜂在竹木上穿孔筑巢,产蜜的蜂被称为笛师。
- 《说文解字》将蜂解释为会飞并能螫人的昆虫。
语言与音韵:
- 蜂名为范,是因为声音相近,就像《司马相如赋》中以泛为枫,《左传》中的“沨沨”即“汛汛”。
- 蜂名为范,是因为声音相近,就像《司马相如赋》中以泛为枫,《左传》中的“沨沨”即“汛汛”。
这段文字不仅详细描述了蜂子的药用价值,还通过古代文献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解释,体现了古代医学与文献学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