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菜部·苦菜
味苦寒。
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一名荼草,一名选。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游冬,生益州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阴干。
案《说文》云:荼,苦菜也。《广雅》云:游冬,苦菜也。《尔雅》云:荼,苦菜,又槚,苦荼。郭璞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今呼早莱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菜。陶宏景云:此即是今茗,茗一名荼又令人不眠,亦凌冬不凋而兼其止,生益州,《唐本》注驳之非矣,选与荈,音相近。
上菜,上品五种旧同。
白话文翻译:
苦菜
味道苦,性寒。
主要功效是清除五脏中的邪气,改善食欲不振,缓解胃部不适。长期服用,可以安神、补气,增强敏锐度,减少睡眠需求,使身体轻盈,延缓衰老。别名为“荼草”或“选”。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中提到:苦菜又被称为“游冬”,生长在益州的山陵道旁,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枯萎,采摘时间为三月三日,采摘后需阴干。
解释:
苦菜的性质与功效:
- 苦菜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 它能够清除五脏中的邪气,改善食欲不振(厌谷)和胃部不适(胃痹)。
- 长期服用苦菜,可以安神、补气,增强敏锐度,减少睡眠需求,使身体轻盈,延缓衰老。
- 苦菜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别名与产地:
- 苦菜有多个别名,如“荼草”、“选”、“游冬”。
- 它生长在益州的山陵道旁,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枯萎。
- 苦菜有多个别名,如“荼草”、“选”、“游冬”。
采摘与处理:
- 采摘时间为三月三日,采摘后需阴干。
- 采摘时间为三月三日,采摘后需阴干。
文献考证:
- 《说文解字》中提到“荼”即苦菜。
- 《广雅》中提到“游冬”即苦菜。
- 《尔雅》中提到“荼”即苦菜,又提到“槚”即苦荼。
- 郭璞在《尔雅注》中提到,苦荼树小如栀子,冬天生叶,可煮作羹,早采的称为“荼”,晚采的称为“茗”,蜀地人称其为“苦菜”。
- 陶宏景认为苦菜即今之“茗”(茶),茗又名“荼”,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且冬天不凋谢,生长在益州。
- 《说文解字》中提到“荼”即苦菜。
音韵考证:
- “选”与“荈”在发音上相近。
- “选”与“荈”在发音上相近。
总结:
苦菜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安神补气功效的草药,长期服用可以增强身体机能,延缓衰老。它在古代文献中有多个别名,如“荼草”、“游冬”等,生长在益州的山陵道旁,采摘后需阴干。古代文献对苦菜的描述与考证表明,它与茶有一定的关联,且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