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香蒲
味甘平。
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御览》作能老)。一名睢(《御览》云睢蒲)。生池泽。
《吴普》曰:睢,一名睢石,一名香蒲,神农雷公甘,生南海,池泽中(《御览》)。
《名医》曰:一名醮,生南海。
案《说文》云:菩,草也;玉篇云:菩,香草也,又音蒲;本草图经云:香蒲,蒲黄苗也,春初生嫩叶,未出水时,红白色茸茸然,《周礼》以为菹。

白话文翻译

香蒲
味道甘甜,性质平和。
主要作用于五脏,能够消除心下的邪气,治疗口中溃烂和口臭,坚固牙齿,明亮眼睛,增强听力。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延缓衰老(《御览》中写为“能老”)。
别名有“睢”(《御览》中称为“睢蒲”)。生长在池塘和沼泽地带。

《吴普》说:睢,又名睢石、香蒲,神农和雷公认为其味甘,生长在南海的池塘和沼泽中(《御览》)。

《名医》说:香蒲又名醮,生长在南海。

案《说文》解释:菩,是一种草;《玉篇》说:菩,是一种香草,也读作“蒲”;《本草图经》说:香蒲是蒲黄的苗,春天初生嫩叶,未出水时,叶子上有红白色的茸毛,《周礼》中用它来做腌菜。

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香蒲的药用价值和特性。香蒲是一种生长在池塘和沼泽地带的植物,味道甘甜,性质平和。它主要作用于人体的五脏,能够消除心下的邪气,治疗口腔问题如溃烂和口臭,同时还能坚固牙齿,明亮眼睛,增强听力。长期服用香蒲可以使身体变得轻盈,延缓衰老。

此外,文中还提到香蒲的别名和生长环境,以及古代文献对香蒲的描述和用途。例如,《吴普》和《名医》都提到香蒲的别名和生长地,《说文》和《玉篇》则解释了“菩”字的含义,指出它是一种香草。《本草图经》则详细描述了香蒲的外形和用途,指出它是蒲黄的苗,春天初生嫩叶,未出水时叶子上有红白色的茸毛,古代《周礼》中用它来做腌菜。

总的来说,香蒲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植物,尤其对口腔、眼睛、耳朵和整体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