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防葵
味辛寒。
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一名梨盖。生川谷。
《吴普》曰:房葵一名梨盖,一名爵离,一名房苑,一名晨草,一名利如,一名方盖,神农辛,小寒,桐君扁鹊无毒,岐伯雷公黄帝苦,无毒,茎叶如葵,上黑黄,二月生根,根大如桔梗,根中红白,六月花白,七月八月实白,三月三日采根(《御览》)。
《名医》曰:一名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及嵩高太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暴干。
案《博物志》云:防葵与狼毒相似。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神农本草经》中关于“防葵”的记载如下:
原文:
上品·草部·防葵
味辛寒。
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一名梨盖。生川谷。
白话文翻译:
防葵的味道辛而性寒。
它的主要功效是治疗疝气、腹部肿块、腹泻、膀胱热结、小便不通、咳嗽逆气、温疟(一种疟疾)、癫痫、惊风、精神失常、狂躁等症状。长期服用可以强健骨髓,补益气血,使身体轻盈。防葵还有一个别名叫“梨盖”,生长在山谷中。
解释:
防葵是一种药用植物,性味辛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止咳平喘、镇静安神等功效。它主要用于治疗与热邪相关的疾病,如膀胱热结、小便不利、咳嗽、癫痫等。长期服用还可以增强体质,强健骨骼。
原文:
《吴普》曰:房葵一名梨盖,一名爵离,一名房苑,一名晨草,一名利如,一名方盖,神农辛,小寒,桐君扁鹊无毒,岐伯雷公黄帝苦,无毒,茎叶如葵,上黑黄,二月生根,根大如桔梗,根中红白,六月花白,七月八月实白,三月三日采根(《御览》)。
白话文翻译:
《吴普本草》记载:防葵的别名有“梨盖”“爵离”“房苑”“晨草”“利如”“方盖”等。神农认为它味辛、性小寒,桐君和扁鹊认为它无毒,岐伯、雷公和黄帝认为它味苦、无毒。防葵的茎叶像葵菜,上部呈黑黄色,二月生根,根部大小像桔梗,根内部红白相间,六月开白花,七月八月结白色果实,三月三日采集根部。
解释:
这段内容补充了防葵的多个别名,并详细描述了它的植物特征和采集时间。不同医家对它的性味和毒性有不同的看法,但总体上认为它无毒,适合药用。
原文:
《名医》曰:一名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及嵩高太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暴干。
白话文翻译:
《名医别录》记载:防葵的别名还有“房慈”“爵离”“农果”“利茹”“方盖”等。它生长在临淄、嵩山、泰山和少室山等地,三月三日采集根部,晒干备用。
解释:
这段内容进一步补充了防葵的别名和产地,并强调了采集时间和处理方法。
原文:
案《博物志》云:防葵与狼毒相似。
白话文翻译:
《博物志》记载:防葵与狼毒(一种有毒植物)外形相似。
解释:
这里提醒人们注意防葵与有毒植物狼毒的区别,以免误用。
总结:
防葵是一种具有辛寒性质的药用植物,主要用于治疗热邪引起的疾病,如疝气、腹泻、膀胱热结、咳嗽、癫痫等。长期服用可以强健骨髓、补益气血。它有多个别名,生长在山谷中,三月三日采集根部晒干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防葵与有毒的狼毒外形相似,需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