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肉松蓉
味甘微温。
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生山谷。
《吴普》曰:肉苁蓉,一名肉松蓉,神农黄帝咸,雷公酸小温(《御览》作李氏小温),生河西(《御览》作东),山阴,地,长三四寸丛生,或代郡(览御下有雁门二字),二月至八月,采(《御览》引云,阴干用之)。
《名医》曰:生河西及代郡雁门,五月五日采,阴干。
案《吴普》云:一名肉松蓉,当是古本,蓉即是容字,俗写苁蓉,非正字也。
陶宏景云:是野马精落地所生,生时似肉,旧作肉苁蓉,非。

白话文翻译:

肉苁蓉
味道甘甜,性微温。
主要功效是治疗五劳七伤,补益中气,消除阴茎中的寒热疼痛,滋养五脏,增强阴气,补充精气,促进生育,治疗妇女的症瘕(即妇科肿块)。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记载:肉苁蓉,又名肉松蓉。神农和黄帝认为它味咸,雷公认为它味酸,性小温(《御览》中记载为李氏认为性小温)。生长在河西(《御览》中记载为东),山阴地带,长约三四寸,丛生,有时也生长在代郡(《御览》中还有“雁门”二字)。从二月到八月采摘(《御览》中记载,采摘后阴干使用)。

《名医》记载:肉苁蓉生长在河西及代郡雁门,五月五日采摘,阴干。

陶宏景的解释:肉苁蓉是野马精液落地后所生,生长时形状像肉。旧时写作“肉苁蓉”,其实是不正确的。

解释:

  1. 五劳七伤:五劳指心、肝、脾、肺、肾的劳损,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肉苁蓉被认为可以治疗这些劳损和损伤。

  2. 补中:指补益中气,即增强脾胃功能,提升身体的整体能量。

  3. 除茎中寒热痛:指缓解阴茎部位的寒热疼痛,可能涉及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4. 养五脏:滋养心、肝、脾、肺、肾五脏,增强其功能。

  5. 强阴,益精气,多子:增强阴气,补充精气,促进生育能力。

  6. 妇人症瘕:指妇女的妇科肿块或肿瘤,肉苁蓉被认为可以治疗这些症状。

  7. 久服轻身: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可能指减少身体负担,增强活力。

  8. 生山谷:肉苁蓉生长在山谷中。

  9. 《吴普》和《名医》的记载:这些古代医书对肉苁蓉的生长地、采摘时间、性味等进行了详细描述,说明其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情况。

  10. 陶宏景的解释:陶宏景认为肉苁蓉是野马精液落地后所生,这种说法带有神话色彩,可能是古人对其生长环境的想象性解释。

总结:

肉苁蓉是一种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劳损、增强中气、滋养五脏、促进生育等。古代医书对其性味、生长地、采摘时间等有详细记载,陶宏景的解释则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