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白兔藿
味苦平。
主蛇虺,蜂虿,猘狗,菜肉蛊毒注。一名白葛。生山谷。
《吴普》曰:白兔藿,一名白葛谷(《御览》)。
《名医》曰:生交州。
案陶宏景云:都不闻有识之者,都富似葛耳;《唐本》注云:此草荆襄山谷大有,俗谓之白葛。

白话文翻译:

白兔藿,味道苦,性平。主要用于治疗蛇虺(毒蛇)、蜂虿(毒蜂)、猘狗(疯狗)的咬伤,以及菜肉蛊毒(食物中毒)。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白葛。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中提到:白兔藿,又名白葛谷(见于《御览》)。

《名医》中提到:白兔藿生长在交州。

陶宏景提到:很少有人认识这种草药,它长得像葛;《唐本》注中提到:这种草在荆襄的山谷中很常见,当地人称之为白葛。

解释:

  1. 白兔藿的药性:白兔藿味道苦,性平,说明它没有明显的寒热偏向,适合用于中和或解毒。
  2. 主治功能:主要用于治疗毒蛇、毒蜂、疯狗的咬伤,以及食物中毒。这表明白兔藿具有解毒的功效。
  3. 别名:白兔藿又名白葛,说明在不同地区或文献中,它可能有不同的名称。
  4. 生长环境:白兔藿生长在山谷中,尤其是在荆襄的山谷中较为常见。
  5. 历史记载:陶宏景提到很少有人认识这种草药,说明在古代它的知名度可能不高。《唐本》注中提到它在荆襄地区很常见,当地人称之为白葛,说明它在某些地区可能有较高的认知度。

总结:

白兔藿是一种具有解毒功效的草药,主要用于治疗毒蛇、毒蜂、疯狗的咬伤以及食物中毒。它生长在山谷中,尤其是在荆襄地区较为常见。虽然古代文献中对其记载不多,但在某些地区它可能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