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丹参
味苦微寒。
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一名却蝉草。生川谷。
《吴普》曰:丹参,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一名却蝉草,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苦无毒,李氏大寒,岐伯咸,生桐柏,或生太山山陵阴,茎华小方如荏,毛,根赤,四月华紫,五月采根阴干,治心腹痛(《御览》)。
《名医》曰: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及太山,五月采根,暴干。
案《广雅》云:却蝉,丹参也。
白话文翻译:
上品·草部·丹参
味道苦,性微寒。
主要治疗心腹部的邪气,肠鸣声幽幽如同流水声,寒热积聚,能破除症瘕(肿块),止住烦闷,益气。又名却蝉草。生长在山川谷地。
《吴普》说:丹参,又名赤参、木羊乳、却蝉草。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认为它苦而无毒,李氏认为它性大寒,岐伯认为它味咸。生长在桐柏山或太山的山陵阴面,茎和花小,形状像荏(一种植物),有毛,根是红色的。四月开紫花,五月采根,阴干。治疗心腹疼痛(《御览》)。
《名医》说:又名赤参、木羊乳,生长在桐柏山和太山,五月采根,晒干。
《广雅》说:却蝉,就是丹参。
解释:
性味与功效: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心腹部的邪气(如疼痛、不适)、肠鸣(肠道蠕动异常)、寒热积聚(寒热交替或体内寒热不调)、症瘕(肿块或肿瘤)、烦闷(情绪烦躁)等病症,同时还能益气(增强体力)。
别名:丹参有多种别名,如赤参、木羊乳、却蝉草,这些名称反映了它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医家中的称呼。
生长环境与采集:丹参主要生长在山川谷地,尤其是桐柏山和太山的阴面。通常在五月采集根部,晒干后入药。
历史记载:古代医家如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等对丹参的药性有不同的认识,但普遍认为它苦而无毒,具有治疗心腹疼痛的功效。
现代应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总结来说,丹参是一种历史悠久、功效多样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心腹疼痛、肠道不适、肿块、烦躁等症状,同时还能增强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