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米谷部·麻贲
味辛平。
主五劳七伤,利五藏,下血,寒气,多食,令人见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轻身。一名麻勃。麻子,味甘平,主补中益气,肥健不老神仙。生川谷。
《吴普》曰:麻子中仁,神农岐伯辛,雷公扁鹊无毒,不欲牡蛎白薇,先藏地中者食杀人,麻蓝一名麻贲,一名青欲,一名青葛,神农辛,岐伯有毒,雷公甘,畏牡蛎白薇,叶上有毒,食之杀人,麻勃,一名花,雷公辛无毒,畏牡蛎。(《御览》)
《名医》曰:麻勃,此麻花上勃勃者,七月七日采。良,子九月采,生太山。
案《说文》元:麻与同,人所治在屋下,枲麻也,萉枲实也,或作荸,麻母也,,孝也,以贲为杂香草。《尔雅》云:,枲实,枲,麻孙。炎云:筦麻子也。郭璞云
:别二名,又芓,麻母。郭璞云:苴,麻盛子者,《周礼》,笾朝事之笾,其实黂,郑云:黂枲实也,郑司农云麻麻曰黂.《淮南子》齐俗训云:胡人见筦,不知其可以
为布。高诱云:黂,麻实也,据此则宏景以为牡麻无实,非也,《唐本》以为麻实,是。
上米,谷,上品二种,旧三种,今以青蘘入草。
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麻贲
性味:辛,平。
功效:主治五劳七伤(指多种虚劳疾病),有助于调理五脏,能够止血,驱散寒气。但多食会让人产生幻觉,甚至疯狂奔跑。长期服用可以通神明,使身体轻盈。麻贲又名麻勃。
麻子
性味:甘,平。
功效:主要作用是补中益气,使人健壮,延缓衰老,甚至可以达到神仙般的状态。麻子生长在川谷中。
相关文献记载
《吴普》:麻子的仁,神农和岐伯认为其性味辛,雷公和扁鹊认为其无毒。但麻子不宜与牡蛎、白薇同食,否则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麻蓝(即麻贲)又名青欲、青葛,神农认为其性味辛,岐伯认为其有毒,雷公认为其性味甘,且麻蓝叶有毒,误食可能致命。麻勃(即麻花)性味辛,无毒,但不宜与牡蛎同食。
《名医》:麻勃是麻花上蓬勃的部分,建议在七月七日采摘,效果最佳。麻子则在九月采摘,生长在太山地区。
文献考证
《说文》:麻与“同”字相关,指人们在家中加工的麻类植物。枲麻是麻的一种,萉枲实是枲麻的果实,有时也写作“荸”。麻母(即麻贲)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香草。
《尔雅》:枲实是枲麻的果实,枲麻是麻的变种。炎帝认为筦麻子也是麻的一种。郭璞认为“芓”是麻母,而“苴”是麻盛子的部分。
《周礼》:在朝事之笾(一种礼器)中,黂(即枲实)是重要的祭品。郑玄认为黂是枲麻的果实,郑司农则认为黂是麻的一种。
《淮南子》:胡人看到筦麻,不知道它可以用来织布。高诱解释说,黂是麻的果实。因此,陶弘景认为牡麻没有果实是错误的,而《唐本草》认为麻有果实是正确的。
总结
《神农本草经》将麻贲和麻子列为上品米谷部的重要药材。麻贲性味辛平,主治虚劳、调理五脏、止血、驱寒,但多食可能导致幻觉和狂躁。麻子性味甘平,主要用于补中益气,使人健壮不老。文献中还记载了麻贲和麻子的采摘时间、生长地点以及与其他药材的配伍禁忌。此外,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纠正了前人关于麻实的一些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