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玉石部·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
味甘平。
主黄疸,泄利,肠癖,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创,头疡,疥搔。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生山谷中。
《吴普》曰:五色石脂,一名青、赤、黄、白、黑符。青符神农甘,雷公酸无毒,桐君辛无毒,李氏小寒,生南山,或海涯,采无时。赤符,神农雷公甘,黄帝扁鹊无毒,李氏小寒,或生少室,或生太山,色绛,滑如脂。黄符,李氏小寒,雷公苦,或生嵩山,色如钝脑,雁雏,采无时。白符,一名随髓,岐伯雷公酸无毒,李氏小寒,桐君甘无毒,扁鹊辛,或生少室天娄山,或太山。黑符,一名石泥,桐君甘无毒,生洛西山空地。
《名医》曰:生南山之阳,一本作南阳,又云黑石脂,一名石涅,一名石墨。
案《吴普》引神农甘云云:五石脂各有条,后世合为一条也;《范子计然》云:赤石脂出河东,色赤者善,《列仙传》云,赤须子好食石脂。
白话文翻译: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五种石脂,味道甘甜,性平。它们主要用于治疗黄疸、腹泻、肠道疾病、脓血、阴部溃疡、便血、赤白带下、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部溃疡、疥疮等症状。长期服用可以补益骨髓、增强气血,使人身体健壮、不易饥饿,轻身延年。五种石脂分别对应五种颜色,能够补益五脏。这些石脂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中记载,五色石脂又称为青符、赤符、黄符、白符、黑符。青符,神农认为其味甘,雷公认为其味酸且无毒,桐君认为其味辛且无毒,李氏认为其性小寒,生长在南山或海边,采集没有固定的时间。赤符,神农和雷公认为其味甘,黄帝和扁鹊认为其无毒,李氏认为其性小寒,生长在少室山或泰山,颜色深红,质地滑腻如脂。黄符,李氏认为其性小寒,雷公认为其味苦,生长在嵩山,颜色像钝脑或雁雏,采集没有固定的时间。白符,又名随髓,岐伯和雷公认为其味酸且无毒,李氏认为其性小寒,桐君认为其味甘且无毒,扁鹊认为其味辛,生长在少室山或天娄山,或泰山。黑符,又名石泥,桐君认为其味甘且无毒,生长在洛西山或空地。
《名医》中记载,这些石脂生长在南山的阳面,有的记载说生长在南阳,又提到黑石脂又名石涅或石墨。
《吴普》引用神农的说法,认为五色石脂各有不同的功效,后世将它们合为一条。《范子计然》中提到,赤石脂产自河东,颜色深红的品质较好。《列仙传》中提到,赤须子喜欢吃石脂。
解释:
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五种石脂(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的药性、功效及来源。这些石脂被认为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并且长期服用可以补益身体,延年益寿。五种石脂分别对应五种颜色,分别补益五脏,体现了古代中医“五行对应五脏”的理论。
- 青石脂:味甘或酸辛,性小寒,生长在南山或海边,主要补益肝脏。
- 赤石脂:味甘,性小寒,生长在少室山或泰山,主要补益心脏。
- 黄石脂:味苦,性小寒,生长在嵩山,主要补益脾脏。
- 白石脂:味酸或甘辛,性小寒,生长在少室山或泰山,主要补益肺脏。
- 黑石脂:味甘,性无毒,生长在洛西山或空地,主要补益肾脏。
这些石脂的采集没有固定的时间,且不同医家对其性味有不同的看法,反映了古代中医药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