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玉石部·玉泉
味甘平。
主五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御览》引耐字多作能,古通),不饥渴,不老神仙。人临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变。一名玉札(《御览》引作玉浓,初学记引云,玉桃,服之长生不死,《御览》又引云,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临死日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则朼疑当作桃),生山谷。
《吴普》曰:玉泉,一名玉屑,神农岐伯雷公,甘;李氏,平。畏冬华,恶青竹(《御览》),白玉朼如白头公(同上,事类赋引云,白玉体如白首翁)。
案《周礼》玉府:王斋,则供食玉。郑云: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郑司农云:王斋,当食玉屑。《抱朴子·仙药》云:玉可以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为炲,亦可饵以为丸,亦可烧以为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犯也。不可用已成之器,伤人无益,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阗国白玉尤善,其次有南阳徐善亭部界界中玉,及日南,卢容水中玉,亦佳。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翻译:
上品·玉石部·玉泉
玉泉,味道甘甜,性质平和。主要功效是治疗五脏百病,使筋骨柔软而强健,安定魂魄,促进肌肉生长,补益气血。长期服用可以耐受寒暑,不会感到饥饿和口渴,延缓衰老,甚至达到神仙般的境界。人在临死前服用五斤玉泉,死后三年,尸体颜色不会改变。玉泉还有一个别名叫“玉札”(《御览》中引作“玉浓”,《初学记》中引作“玉桃”,服之可以长生不死。《御览》又引作“玉桃”,服之可以长生不死,如果未能及早服用,临死前服用,尸体可以像天地一样不朽,疑“朼”字当作“桃”)。玉泉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玉泉,又名玉屑,神农、岐伯、雷公认为其味甘;李氏认为其性平。玉泉畏冬华,恶青竹(《御览》)。白玉朼像白头公(同上,《事类赋》引作“白玉体如白首翁”)。
《周礼·玉府》记载:王斋时,会供应食用的玉。郑玄解释说:玉是阳精的纯正之物,食用它可以抵御水气。
郑司农说:王斋时,应当食用玉屑。《抱朴子·仙药》中说:玉可以用乌米酒和地榆酒化为水,也可以用葱浆消为炲,还可以做成丸剂,或者烧成粉末服用。服用一年以上,入水不湿,入火不灼,刀剑不伤,百毒不侵。但不能用已经制成的玉器,因为伤人无益,应当使用璞玉,才能有效。得自于阗国的白玉尤其好,其次有南阳徐善亭部界中的玉,以及日南、卢容水中的玉,也很不错。
解释:
这段文字出自《神农本草经》,主要介绍了“玉泉”这种药材的性质、功效及服用方法。玉泉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神奇功效的玉石,味道甘甜,性质平和,能够治疗五脏百病,强健筋骨,安定心神,促进肌肉生长,补益气血。长期服用可以增强人体对寒暑的耐受能力,延缓衰老,甚至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文中还提到,玉泉在临死前服用,可以使尸体长时间不腐烂,显示出其强大的防腐作用。此外,玉泉的别名有“玉札”、“玉浓”、“玉桃”等,不同文献中对玉泉的描述略有差异。
《吴普》对玉泉的性质进行了补充,认为其味甘,性平,畏冬华,恶青竹。白玉朼被形容为像白头公,显示出其外观特征。
《周礼》和《抱朴子》则进一步解释了玉的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玉可以化为水、炲、丸、粉等多种形式服用,服用一年以上可以使人入水不湿、入火不灼、刀剑不伤、百毒不侵。但需要注意的是,玉器已经制成的玉器不能用于药用,应当使用未经雕琢的璞玉,尤其是来自于阗国的白玉最为上乘。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对玉石的崇拜和药用价值的认识,虽然现代科学并未证实玉石的这些神奇功效,但这段记载为我们了解古代医药文化和玉石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