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兽部·龙骨
味甘平。
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瘨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生山谷。
《吴普》曰:龙骨生晋地,山谷阴,大水所过处,是龙死骨也,青白者善,十二月采,或无时,龙骨畏干漆,蜀椒,理石,龙齿神农李氏大寒,治惊痫,久服轻
身。(《御览》《大观本》节文)
《名医》曰:生晋地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采无时。
案《范子计然》云:龙骨生河东。
白话文翻译
龙骨
味道甘甜,性平。
主要治疗心腹部的疾病,如鬼注(古代认为由鬼神引起的疾病)、精物老魅(指一些神秘或难以解释的疾病)、咳嗽、腹泻、脓血、女性漏下(如月经过多或崩漏)、症瘕坚结(指腹内肿块或硬块)、小儿发热惊痫、牙齿问题、小儿和成人的惊痫、癫疾(如癫痫)、狂走(指精神失常、狂躁)、心下结气(指胸腹部的气滞)、呼吸困难、各种痉病(如抽搐、痉挛),以及杀灭精物(指一些神秘或难以解释的病因)。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健、精神清明,延年益寿。龙骨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龙骨产自晋地(今山西一带),生长在山谷的阴面,大水经过的地方,是龙死后留下的骨头。颜色青白的龙骨质量较好,通常在十二月采集,但也可以随时采集。龙骨畏干漆、蜀椒、理石。龙齿在神农和李氏的观点中,性大寒,用于治疗惊痫,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健。(《御览》《大观本》节选)
《名医》说:龙骨产自晋地和太山(今山东泰山),生长在岩水岸边的土穴中,是龙死后留下的骨头,采集时间不限。
《范子计然》说:龙骨产自河东(今山西一带)。
解释
这段文字是《神农本草经》中关于“龙骨”的描述,主要介绍了龙骨的性味、功效、产地及采集方法。
性味:龙骨味甘,性平,属于温和的药物,适合长期服用。
功效:龙骨主要用于治疗心腹部的疾病,如咳嗽、腹泻、脓血、女性崩漏、腹内肿块等。它还被认为可以治疗一些神秘或难以解释的疾病,如“鬼注”“精物老魅”等。此外,龙骨对小儿发热惊痫、牙齿问题、癫痫、精神失常、呼吸困难、抽搐等也有疗效。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健、精神清明,延年益寿。
产地:龙骨主要产自晋地(今山西一带)和太山(今山东泰山),生长在山谷的阴面或岩水岸边的土穴中。
采集:龙骨通常在十二月采集,但也可以随时采集。质量较好的龙骨颜色青白。
禁忌:龙骨畏干漆、蜀椒、理石,意味着在使用龙骨时,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龙齿:龙齿性大寒,主要用于治疗惊痫,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健。
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中医对龙骨的认识和应用,龙骨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多种疗效的药物,尤其在心腹部疾病、精神疾病和儿童疾病方面有显著效果。同时,它也体现了古代中医对药物产地、采集时间和配伍禁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