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襄公十六年
【经】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晋悼公。
三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湨梁。
戊寅,大夫盟。
晋人执莒子、邾子以归。
齐侯伐我北鄙。
夏,公至自会。
五月甲子,地震。
叔老会郑伯、晋荀偃、卫甯殖、宋人伐许。
秋,齐侯伐我北鄙,围成。
大雩。
冬,叔孙豹如晋。
【传】
十六年春,葬晋悼公。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张君臣为中军司马,祁奚、韩襄、栾盈、士鞅为公族大夫,虞丘书为乘马御。改服修官,烝于曲沃。警守而下,会于湨梁。命归侵田。以我故,执邾宣公、莒犁比公,且曰:“通齐、楚之使。”
晋侯与诸侯宴于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齐高厚之诗不类。荀偃怒,且曰:“诸侯有异志矣!”使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归。于是,叔孙豹、晋荀偃、宋向戌、卫甯殖、郑公孙虿、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讨不庭。”
许男请迁于晋。诸侯遂迁许,许大夫不可。晋人归诸侯。郑子蟜闻将伐许,遂相郑伯以从诸侯之师。穆叔从公。齐子帅师会晋荀偃。书曰:“会郑伯。”为夷故也。
夏六月,次于棫林。庚寅,伐许,次于函氏。晋荀偃、栾黡帅师伐楚,以报宋扬梁之役。楚公子格帅师及晋师战于湛阪,楚师败绩。晋师遂侵方城之外,复伐许而还。
秋,齐侯围成,孟孺子速徼之。齐侯曰:“是好勇,去之以为之名。”速遂塞海陉而还。
冬,穆叔如晋聘,且言齐故。晋人曰:“以寡君之未禘祀,与民之未息。不然,不敢忘。”穆叔曰:“以齐人之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是以大请!敝邑之急,朝不及夕,引领西望曰:‘庶几乎!’比执事之閒,恐无及也!”见中行献子,赋《圻父》。献子曰:“偃知罪矣!敢不从执事以同恤社稷,而使鲁及此。”见范宣子,赋《鸿雁》之卒章。宣子曰:“匄在此,敢使鲁无鸠乎?”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十六年春天,周历正月,晋悼公下葬。

三月,鲁襄公在湨梁与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会面。

戊寅日,各国大夫结盟。

晋国人抓了莒子和邾子,带回国。

齐侯攻打鲁国北部边境。

夏天,鲁襄公从会盟地回国。

五月甲子日,发生地震。

叔老与郑伯、晋国的荀偃、卫国的甯殖、宋国人一起攻打许国。

秋天,齐侯再次攻打鲁国北部边境,包围了成地。

举行大雩求雨仪式。

冬天,叔孙豹前往晋国。

传:

十六年春天,晋悼公下葬。晋平公即位。羊舌肸担任太傅,张君臣担任中军司马,祁奚、韩襄、栾盈、士鞅担任公族大夫,虞丘书担任乘马御。晋国改换服饰,整顿官职,在曲沃举行烝祭。晋国加强警戒,派兵驻守边境,然后前往湨梁与诸侯会面。晋国命令各国归还侵占的土地。因为鲁国的缘故,晋国抓了邾宣公和莒犁比公,并且说:“他们与齐国、楚国通使。”

晋侯与诸侯在温地宴饮,让各国大夫跳舞,说:“唱诗一定要符合礼制!”齐国的高厚唱的诗不符合礼制。荀偃大怒,说:“诸侯有异心了!”让各国大夫与高厚结盟,高厚逃回齐国。于是,叔孙豹、晋国的荀偃、宋国的向戌、卫国的甯殖、郑国的公孙虿、小邾国的大夫结盟,说:“共同讨伐不服从的国家。”

许国国君请求迁都到晋国。诸侯于是帮助许国迁都,但许国的大夫不同意。晋国让诸侯回国。郑国的子蟜听说要攻打许国,于是辅佐郑伯跟随诸侯的军队。穆叔跟随鲁襄公。齐子率领军队与晋国的荀偃会合。《春秋》记载:“会郑伯。”这是为了表示平等。

夏天六月,军队驻扎在棫林。庚寅日,攻打许国,驻扎在函氏。晋国的荀偃、栾黡率领军队攻打楚国,以报复宋国在扬梁的战役。楚国的公子格率领军队与晋军在湛阪交战,楚军大败。晋军于是侵扰方城之外,再次攻打许国后回国。

秋天,齐侯包围成地,孟孺子速率军拦截。齐侯说:“这个人好勇,放他走以成全他的名声。”孟孺子速于是封锁海陉后回国。

冬天,穆叔前往晋国访问,并且说明齐国的情况。晋国人说:“因为我们的国君还没有举行禘祀,百姓还没有休息。否则,我们不敢忘记。”穆叔说:“因为齐国早晚都在我国境内发泄怨恨,所以我们才来请求!我国的危急,朝不保夕,我们伸长脖子向西望,说:‘也许晋国会来救我们吧!’等到你们有空,恐怕已经来不及了!”穆叔见到中行献子,赋《圻父》诗。献子说:“我知道错了!怎敢不跟随你们一起为国家分忧,而使鲁国陷入这种境地。”穆叔见到范宣子,赋《鸿雁》的最后一章。宣子说:“我在这里,怎敢让鲁国无家可归?”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公元前557年(鲁襄公十六年)发生的政治和军事事件。主要事件包括:

  1. 晋悼公下葬与晋平公即位:晋国在这一年经历了国君的更替,晋悼公去世,晋平公即位,并进行了相应的官职调整。

  2. 湨梁会盟:鲁襄公与多个诸侯国的国君在湨梁会面,晋国作为盟主,要求各国归还侵占的土地,并抓了莒子和邾子,指责他们与齐、楚通使。

  3. 齐国的军事行动:齐国在这一年两次攻打鲁国北部边境,显示了齐国的扩张意图。

  4. 晋国的军事行动:晋国率领诸侯攻打许国,并且与楚国交战,晋军取得了胜利。

  5. 外交活动:叔孙豹前往晋国,向晋国说明鲁国面临的危机,请求晋国的帮助。晋国表示由于内部事务尚未处理完毕,暂时无法出兵,但承诺不会忘记鲁国的困境。

这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晋国作为盟主在维护秩序和应对挑战中的作用。同时,也展示了各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的策略与互动。